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怀念我的父亲郑保义
作者 郑宏刚
作为父亲一生四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位,我和父亲之间的年龄差距整整跨越了五十余个春秋。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就是一位穿着黑色中山装、身材高大、不苟言笑、喜欢抽烟、喜欢美食、爱好喝酒、说话声音洪亮、底气十足、做事干脆的老年人。因为他离退休的时候我还在小学读书,因此更多的记忆也就留存在了他退休以后的日子里。也因为我们之间的年龄跨度太大,形成了不少于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再加上和父亲之间也存在着知识结构、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以及潜意识里面中国式子女对父辈普遍的敬畏感,因此我们之间在生活中的交流也存在着共同点少、交叉点少的共性特点,无形之中所形成的代沟也就变的愈来愈大。2023年是父亲离退休三十周年的日子,历经了三年新冠病毒的无情肆虐之后,2023年7月21日早上9:06分的时候,父亲在老家安详的告别了这个世界,享年92岁。
父亲去世以后,家族人在撰写追悼词的过程中,除了知道父亲曾经是一位军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和对印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役之外,对父亲详细的从军履历竟然都是一无所知,以至于在送别父亲的葬礼上,追悼人对父亲的生前革命履历也是一笔带过。事后得知,第一是父亲在生前从来没有详细的对家人说起过他的生平履历,包括对我的母亲;第二是当年在公安局工作的父亲,文革期间曾遭受过造反派的冲击,档案被毁,人被游街批斗,现在所存的档案也是文革结束后父亲平反、重新参加工作后所建,文革前的档案缺失。也因为此,萌生了将父亲一生履历完善的念头,后期在查找父亲档案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一份“军委工程兵建筑五十四师”给复员转业官兵们的保密介绍信,让他们“守口如瓶、保密终身”,因此也终于知道了父亲这样做的一些原因。
立足当下,也理解了父亲用其一生维护组织交代的保密原则,也体现了包括父亲在内的革命前辈们恪守承诺、保守秘密、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在逝者已逝、生者坚强的今天,我根据父亲的战斗足迹,多次查阅与父亲相关的档案资料,阅读了大量的县志、市志和省志;查阅了父亲生前所在部队的相关军史;在各地的档案馆、军史馆、文史馆中也抽丝剥茧的查证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搜集了与父亲相关的一些战争年代的故事素材;采访和拜见了一位父亲当年的战友和一些知情者;以及在资料的查找中,加入到了以红二代为主体所组建的“六十二军后代联谊群”和两弹一星的“五十四师战友联谊会”两个微信群,认识了一些父亲档案中出现名字的后人们,我们在一起秉持着“父辈是战友、后代是亲人”的原则,彼此进行着红色基因的传递和革命事迹的传承。
在全国各地朋友们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下,经过九个多月的资料查询和收集,行程跨越甘肃、湖南、东北、新疆等省的十余个城市,路途累计超过十万公里,我总算是对父亲一生的履历初步进行了完善,在尽到儿女职责和义务的同时,也算是告慰了父亲的在天之灵。同时在为父亲撰写回忆录的过程之中,通过对父亲生前资料的阅读和战斗足迹的重走,和父亲经常性的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和交流,以弥补我与生前父亲交流少的遗憾和缺陷。也只有到了现在才发现,我对生前父亲的了解,确实是少之又少,今天通过查找资料、撰写回忆录的过程,说实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其实我只是在重新认识我的父亲而已。
我的父亲名叫郑保义,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人,出生于1932年11月9日,高小毕业。1949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四师五五零团、第十军暂编二团二营、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二十六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九团、7982部队、军委工程兵建筑五十四师等部队服役;在部队期间参加过解放大西南战役(1949年10月——12月27日);解放西康战役(1950年1月底—4月7日);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1953年7月);对印自卫反击战(1962年10月20日—11月21日)等重大战役;根据父亲的入团和入党档案中记载,父亲在参加解放大西南战役期间,在四川卫生队立过特功一次,进军西康期间立过二等功一次,因吃苦耐劳,抢救伤员、勇敢战斗等优秀事迹,立团直三节功一次。在部队期间,父亲的足迹遍布甘肃、成都、会理、河北正定、石家庄、山海关、丹东、朝鲜(新义州、平壤)、吉林吉宁、大连凤城、庄河、锦州葫芦岛、南京、洛阳、新疆、兰州、西藏等地;父亲于1956年奉国防部长彭德怀命令被授予少尉军衔(开国少尉);1961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学院毕业后前往位于洛阳的“特工指”,参加创建“两弹一星”的军委直属工程兵54师工作,后在7982部队司令部任作战参谋一职;1963年5月转业,在部队英勇奋战十四年。
经过整理,父亲在部队期间的战斗履历如下:1、1949年10月—1951年4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六十二军一八四师五五零团历任看获员、文书、班长等职务;2、1951年4月—1952年4月 在第十军一八四师五五零团担任班长职务;3、1952年4月—1952年7月 在暂编工程二团二营担任班长职务;4、1952年7月—1955年12月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工兵二十六团一营二连、军教连担任班长、学员、文化教员、军事教官、副排长等职务;5、1955年12月—1960年8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第九团担任营参谋、连长等职务;6、1960年8月—1961年3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工程兵学校学习;7、1961年3月—1961年7月 在洛阳“特工指”干部部参加审干工作;8、1961年7月—1963年5月 在军委工程兵建筑五十四师司令部担任作战参谋一职;9、1963年5月8日 转业父亲从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公安系统工作,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造反派打倒,文革结束后平反,转入政府系统工作,1993年9月离退休。2019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父亲颁发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2023年7月21日父亲去世,享年92岁;以上的资料,是父亲在去世以后,我在后续的资料整理中才发现了父亲不平凡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和光荣的一生,父亲的经历对我们儿女而言,更是值得纪念和弘扬的一生,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密责任重于泰山;父亲用其一生认真诠释了对党和军队的保密宗旨;父亲的一生,始终把对党的忠诚铸入灵魂、融入血脉、浸入骨髓,恪守了入党时候的誓词,一生都在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除了对家人严守秘密之外,就是在文革期间被造反派污蔑父亲为假军人的情况下也绝口不提其部队的番号。这也体现了包括父亲在内的革命前辈们恪守承诺、保守秘密、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也从保密视角反映了我党不断发展壮大的伟大历程,突出体现了保密工作在我党历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淡泊名利品自高、正气在胸威自生;父亲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不忘初心的革命精神;在查找的资料中也发现,父亲参加过解放大西南、解放西康、抗美援朝和对印自卫反击战等重大战役,在各个战役中也获得多枚纪念勋章;父亲在部队期间的足迹遍布甘肃、成都、会理、河北正定、石家庄、山海关、丹东、朝鲜(新义州、平壤)、吉林吉宁、大连凤城、庄河、南京、洛阳、新疆、兰州、西藏、尼泊尔等地;荣立过特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节功一次等战功。面对如此显赫的功绩,父亲生前也从来没有说起过这些他用生命和鲜血所换来的荣誉,因为在父亲的内心深处,我们也能感觉到,每当父亲想起这些东西的时候,就想到了那些他所经历过的不平凡的岁月,想到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想到了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们。父亲可能也一直认为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是党和国家对他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自己人生历程的见证、记忆,而不是用来炫耀的资本。
第三、涵养廉洁家风,传承清风正气。父亲用一生体现了他的公私分明、勤俭简朴、清正廉洁的革命风骨。作为一名现在才知道自己来历的红色家庭的后代,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的家庭因为人口多、收入少,除了清贫以外,涵养廉洁家风,传承清风正气的家教、家风建设一直都是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在求学、求职的路上也从不敢奢望父亲能为我们做点什么。在父亲离退休之际,甚至也拒绝了当时组织上安排我哥哥去接班的提议,说是子女们的路必须让子女们自己走。但是在工作之中,却是为他的一些老战友及子女、老困难户的子女们等解决了好多急难愁盼的问题。这也体现了父亲公私分明、勤俭简朴、清正廉洁的高尚品格。
重温父亲的英勇事迹和走过的革命历程,再次切身感悟到包括父亲在内的革命先辈们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过程中所展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父辈为了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同时作为红色家庭的后代,我也将继续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继承好父亲生前爱党爱国的精神,把父辈们的革命事迹传承下去,让后代儿女们在正确认识那段历史的同时,要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
值班总编辑 邱 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