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落阵营那些事
张 福 胡志文
落阵营是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人口最多的村,村里一直保持着两千口人左右,地处御河东路南延路东,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走出了很多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也是有名的产粮村、文化村。
落阵营的庙宇楼阁
落阵营古村落是按八卦图形建设,据传说,这些建筑与祖先们大部分都是卸甲归田的军人有关,他们把村庄建成一个大营寨,为了出入方便,设有东西南北四个营门,每个营门都建有一座庙宇,让神灵保佑,看门守寨。村中有广场,村里人叫当街,是古时人们练武操演的地方,也是当时的文化活动中心。村里有大小七八座庙宇楼阁,这在大同周边村庄是首屈一指的。主要有东庙、西阁、南塔、北寺,它们各有各的说道。
落阵营村的这些庙宇楼阁,在大同周边村庄众说纷纭。也是因为这里的人有钱,公共事业办得好,传说村中的大庙被誉为“小华严寺”,(北寺)其形似大同市的上华严寺,据说大庙的建筑风格就是仿照大同上华严寺所建,内部结构及其所供佛和神像与上华严寺基本上一样,庙前有东鼓楼,西钟楼,南乐楼,分别为两层建筑,斗拱飞檐琉璃瓦顶,大雄宝殿建在后窑前面,后窑顶上又建有一层佛殿,更是雄伟壮观。两个宽大的庙门坐北朝南,十几级岩石台阶下立着大石狮子。这一艺术宝库据说在解放大同时,桑干河水汹涌,解放军到河边时被阻在东岸无法前进。当时,因为军情紧急,怕耽误攻城时间贻误战机,便要临时搭桥过河。为了搭桥便于解放军过河,就把庙里大雄宝殿、窑顶上的佛殿等拆了。乐楼、钟、鼓楼以及庙门和其它建筑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拆,现仅存当时庙内和尚的居所(村里人称为“窑院”)以及埋在村卫生所院墙地下的石狮子和庙门的岩石台阶(现在,石狮的底座在砌的院墙外还能看见)。
村西建有一座阁楼,过去紧靠御河,村里人称“吕祖阁”,也有人叫“西阁楼”、“阁洞”。阁楼内只有两堵墙,墙上有壁画,画中有题诗,“纳履张良王佐才,帝师学问由天来,一手推开秦楚业,一手又把汉门开。”“少看《西游》闹天宫,青看《水浒》敢出手,壮看《三国》长智谋,老看《红楼》破红尘。”
“西阁楼”的外观与大同市的鼓楼极其相似,(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采访离休老干部吕学良时,老人给我们看过西阁楼一张黑白照片,确实壮观,可惜没能留翻拍,现在老人故去,再无从查找)为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建筑主要是为了防止洪水泛滥,而用来祭奠河神,镇河护村之用。也有的说面朝西供奉的是姜子呀,因为姜子牙也姓吕。过去,在通往“西阁楼”的路中有很深的一条沟,为了方便村民们行走,全村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从桑干河内拉回了大石头进行了彻底的硬化,村里的人叫“卧牛石路”。一九六四年“四清”运动时,“西阁楼”被拆。“西阁楼”据说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高大雄伟,过去一出大同城南就能看到,是落阵营村的标志。村里人也以此为荣,一九六四年四清时,当时各村都有“四清”工作队在村下乡,响应政策组织村里人搞黄土垫地,实行一出勤,两送饭,晚上还要加班干,(过去的政策)需要的劳动工具多。一位积极分子为了表现,悄悄向工作队建议用“西阁楼”的木头做平车,搞黄土垫地,“破旧立新。”经村里和工作队反复商量,有人反对,也有人同意,最后还是将这一文物拆毁用于当时搞建设。事后工作队领导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惋惜不该同意将这一建筑拆毁。
村东建有“东阁楼”,也叫“东庙”。据考证,落阵营村的“东阁楼”历史悠久,距今大约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建村以后的第一座庙。“东阁楼”内建有“城隍殿”、“府君殿”、“奶奶殿”,它的主要意图是期盼孩子们能健康成长,消灾免祸,高升旺长,保佑人们一生平安;也预示着人在一生中,要多做好事、善事、少做坏事,惩恶扬善。这座庙的规模不大,面西背东,前面有三间房,供和尚居住,中间是门庭,后面三间神殿,供奉着“阎王爷、城隍爷、曹奶奶”。在过去,方圆四五十里的人都知道这座庙,在大同周边享有盛名,连年香火不断,人们都说在这座庙许愿非常灵,以至于方圆几十里外的香客慕名前来,香火常年不断,甚是旺盛。过去一到逢年过节,特别是阴历四月初八,周边村里的人们都来赶庙会。也有的说东阁楼过去是上下两层,上层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下层是关公,叫双关(观)庙。有诗为证:敬关公有忠有义护嫂捉放曹,奉观音大慈大悲送子爱女降服候。一九五一年,被当时的“察哈尔省劳改大队”,修村东干渠时拆毁。
为了建设新农村,把旅游开发搞起来,使吕家大院这一晋北民居重放异彩,与之配套的历史遗迹逐步加以恢复,以配合整体开发,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利用这个村的人文、地理、环境、资源等优势。二00六年,采取个人集资的方式,向村民和在外工作的有识之士开展捐助,并请来了能工巧匠,按原貌进行恢复,投入53万元在东庙的遗址上,重新恢复建设了“东阁楼”及阁楼内的全部殿楼,整个建筑斗拱飞檐,雄伟壮观。在落阵营村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整个修建过程中,村里还修复了落阵营剧场,硬化了广场,举办了多届落阵营民俗文化节和保护历史文化大型签名活动,为乡村旅游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阁复原,气象万千,流光溢彩,展雄姿,疑天街还俗,体现以人为本,托起文明新品味”“胜迹重现,文脉绵亘,物阜民康开门户,承先人潜德,期冀科学发展,打造魅力新农村(孔昭有题)”。
另外,村南还建有“魁星阁”,整个建筑全部用青砖垒成塔形,据说“魁星阁”内单塑“文曲星”一人,手拿大笔,面向全村。这说明落阵营村从古时就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他们的远见昭示着落阵营是一个出人才,重教育的文化村。预示着人们要学知识、学文化、考取功名,走上仕途,办大事。这些殿宇也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或多或少得到印证,村里还有五道庙、狐仙庙等,这些建筑都在解放后被拆毁。
落阵营村在一年中经常唱大戏,赶庙会,形式多、声势大。每年从正月初八开始,便有八仙日庙会,四月初八奶奶庙会;六月初六吕洞宾庙会;六月十三龙王爷庙会;六月二十四关帝庙会,八月二十七文庙会。每逢庙会,村里的男女老少齐出动,就连方圆几十里人们也来看大戏,赶庙会,走亲戚。在看戏时特别讲规矩,老年人和外村人要坐在台前,男左女右分别而坐,不得起哄。(也是村里文化人多、民风淳朴的传统表现)戏场之上设有看棚,专供官吏就座,白天唱戏献神,夜间除演戏外,还有和尚念平安经。村民们有的为了求子、求寿;有的为了驱病、免灾;有的为发财致富、仕途升迁等夙愿;亲自来到神像面前祈祷拈香、摆供、舍钱,以求佛祖、神仙显灵保佑。在庙外附近的当街中,空场上有买头戴、花粉、小吃、杂货、玩具,还有卖艺的、练武术的、变魔术的,耍猴的,看西洋景的,一派繁华景象。每到传统的节日,各种民俗应有尽有,以至于落阵营有许许多多的民俗活动,形成了落阵营村又一道独特的风景(根据村中吕家后人及老人们讲述整理)。
作者简介:张福,男,杜庄乡落阵营村人,1954年12月出生,高中文化,退伍军人,农民。从小热爱文化工作,1971年任杜庄公社广播站广播员,1973年参军入伍,在部队担任过通讯组组长、演唱组组长、图书管理员、连队团支部副书记、师直团工委委员,1978年退伍回乡,任公社电影队放映员,1984年任乡广播站广播员,有自办节目,自编自播;1987年任乡敬老院院长,从事老年人工作2O多年,多次受到省市县的表彰;2006年又从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2013年任落阵营新星书院院长至今。
作者简介:胡志文,男,汉族,1965年出生,大同市云州区杜庄乡政府工作。喜欢文学、爱好写作。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大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新闻、散文、小品文散见于《中国早报》《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山西民政》《雁北日报》《大同日报》《大同晚报》《大同县报》《云州报》《火山文化》《平城文苑》报刊和“民生中国周刊”、“云州融媒体”等公众平台。
执行总编辑 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