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踏遍青山成经典 超然物外见诗心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5/05/05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一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赏析系列二十五章

           邹中海
1广东写作学会许峰诗歌院牌子.png

一、一生漂泊非雅士  也尽绵薄闹春意

清代大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有一首绝句:
“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样样不离他;
  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醬醋茶。”
    袁枚这首诗的含义,就是一种心态的变化,由原来的诗情画意,转为了人间烟火。纵使像袁枚这些开宗立派的大诗人,也有人间烟火的感慨,说明坚持文艺创作,是一个艰难的人生命题,才华与经济,都制约着诗人的发展。这也是很多人在年少时怀抱梦想,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过几年再看,就不会再有提及。许峰老师年近七旬,却仍然保留了那种文人气质和一颗难得的诗心,这跟他是社会精英的身份有一定的关系,不必为“一箪食,一瓢饮“而发愁。但我们仍需看到,诗人高洁的灵魂与坚定的信仰。

   尤其在当今全民都在搞钱的时代,更是难能可贵,所以非常令人敬佩。他真正保留了我国传统的文士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以正气与抱负为内核的赤子之心。这也是我国那些杰出的读书人传承了几千年的风骨与信仰。从三闾大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开始,到周恩来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是一脉相承的,是读书人中最高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在一千万人中,都很难出一个。所以我们看到的大都是为名利、为生活奔波的群体。人生信仰就是一场“马拉松”,起点人众,终点寥寥,非有坚定信仰者,不能为也!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记载: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发生了“党锢之祸”。有一年冀州闹饥荒,范滂受命为清诏使,到冀州赈灾。范滂年轻的时候读书就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一一“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这是我国读书人一种非常好的传统。我们从许峰老师的诗里,就常常能看出他的这种志向,这种从没有变化的志向,就是他永恒坚定的信仰。所以年近七十,都坚持走了过来。他不但坚持下来了,而且,三本诗集,一本诗论,三本其它作品集,记载了他的成就,彰显了他的地位。尽管诗人在写给弟弟的诗中有自谦之句:“一生漂泊非雅士,也尽绵薄闹春意!“但在各行各业的人士心中,都认为许峰老师是真名士。而他的作品,更是“踏遍青山成经典,超然物外见诗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一节那天,笔者有幸参加了香港美术家协会在中山挂牌的庆典活动。其中一位艺术家是我们在2020年就认识的陈元章老师,他一直在我的朋友圈点赞、互动。所以知道我这两年来一直在研究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

 采访邹中海.png
笔者以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的身份,参加香港美术家协会暨德艺善道文化产业(中山)有限公司开业庆典时,接受人民网、新华网、中经频道等媒体的釆访。

他一见面时就问我:
“你怎么为许峰老师写了这么多的评论?“
我说:“不多!三本而已。”
他说:“三本还不多,破记录了。“
我说:“不光是我,全国至少有几十位党政军领导和社会贤达,都为许峰老师写了评论。”
他顿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笑着说:“许峰老师何许人也,竟有如此魅力。”
我说:“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我把我们许院建群一周年的贺诗链接发给您看看,等您略有了解,我们微信交流。“
他说:“好的!“

3许峰老师和胡伟教授.png 


       
许峰老师和胡伟会长

发给陈老师的链接后,我告诉他:
“许峰老师的作品真的值得研究,代表了我国文人的最高境界,期待香港文化界的朋友也多关注,甚至也进入到我们的研究中来,为传承和推广中华优秀的诗歌文化尽一份力量。许峰老师是诗文与人品都结合得非常好的文化名士。他的诗如其人,文如其人,不装不作,知行合一。既有潇洒放旷超逸的一面,也有严肃认真的一面。你接触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他的诗歌魅力、诗人魅力,归根结底,就是人格魅力。这样你才会对于他的潇洒、放旷、超逸有更深刻的领会,知道他怎样从艰苦之中还能超逸出来。而他在面对大是大非、大善大恶的时候,正气凛然,有认真的操守。无论是在何时使地,都能看出他是一位非常有正气和风骨的文武双全之士。因为有了这些,我们才有话写,也值得去写!“

   陈老师问,那能否说具体点。我说这么说吧:他的诗文题材广泛、立意新颖、思想深邃,三观极正,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所有作品,都能代表他的心声。他的一生经历了四个比较重要的人生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他闪光的亮点,比如他第一阶段是他青少年时期,那时在家里务农,八岁时就跟着父母干农活,但高中毕业后,他就成了村里的民办老师、党支部副书记;第二阶段是从军,他是部队著名的新闻记者、战地记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新闻学院的首届学员;第三阶段从政,是老百姓口中的好官、清官,他贵为惠州市委副秘书长,去乡下扶贫时,却挂念着扶贫户家里的牛,能不能生崽,所以他又牵头,买了一头牛送去,是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领导;第四阶段是从文,他创办诗歌基地、获得了广东省写作学会终身写作成就奖等;我们现在以他的功业和艺术成就来看,算得上是人生的圆满了。他家里妻贤子孝,儿孙满堂,幸福美满。他完全可以放下一切,安享晚年。但他仍然在为国家的繁荣讴歌书写;为人民的苦乐奔走呼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才能做到这些?这些,恰恰是我国文人名士最值得肯定和高赞的地方!

   陈老师是潮汕人,也是著名艺术家,他的作品在潮汕、广州、深圳、香港和新加坡等地特别受欢迎,算是同道中人,所以听后也颇为动容,说以后有机会,定来拜访。


二、锄刨锹斩肝肠断  好心恶报太悲凉

   我们研究许峰诗歌诗学,没有办法不讲他的哲学思想,因为他的诗词文章里都表现了这一套人生观,我们要了解他的人生观,才能真正懂得他的文学作品。现在我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人学者,都想求福,求财,但谁都不想惹是非,怕给自己找麻烦;还有一些人,得志就忘形;跌倒了就“躺平“,所以这些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丢掉了文人的本心。许峰老师却立了一根标杆,为当代整个文艺界树了一面红旗。他的作品,是当代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我们先来看他今天要讲的第一首诗:

     《叹蚯蚓》
日夜松土助农忙,猥琐却使人神伤。
锄刨锹斩肝肠断,好心恶报太悲凉!

   这首诗表面上看来,是写“蚯蚓“,其实是诗人喻指了那些在土里刨食的群体。这首诗的张力也非常大,他几乎是用寓言的形式,阐述了一个“助农反被农伤“的故事。诗歌的语言不仅仅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上的,它要通过延伸、发挥、拓展出哲思深度。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说我们把蚯蚓喻为“土里刨食的人”,把锄刨锹这些农具代指为“强势”,那么这首诗的内涵意蕴不就其义自现了吗?这首诗非常巧妙,妙在哪里呢?就是像一个“套中套“,把“悯农”的思想与情怀,藏在了农人的农具中。

    我国古代的一些前哲先贤,都善于用寓言做比喻,苏东坡在读《庄子》时说:“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现在很多人,也想写有关民生的诗,却在立意、构思包括语言方面,很少有许峰老师这么独特的。诗中的悯农情怀,许峰老师用一个比喻,就替我们说出来了。这就是一种超然的智慧,只有不被眼前的外物所干扰,才能抵达思想的高度,就是一种很高的精神境界了!

    孔子有一句名言:“贫而不谄”是君子;孟子则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但现实中,一般人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许峰老师从农家子弟,实现了阶层跨越,却依然保持那颗为国为民的心,积极为身处底层的人们发言献策,是君子中的君子,大丈夫中的大丈夫了!

    我们最推崇的诗圣杜甫。就是和许峰老师有相同的文化基因而被尊崇。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己住的茅草破房子,身遭苦寒,想的却是天下间受苦的百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只要别人过的好,他就是茅屋倒塌,自己冻死也无怨无悔。
 
许峰诗歌研究院合影.png     

    在暨南大学挂牌时的留影

   人的一生有很多的“交战”,有一种交战就来自于自己,任何人都不例外,包括许峰老师和杜甫。所以人们常在犹豫中选择,在矛盾中权衡。苏轼在《超然台记》中说,“美恶之辨战乎中”。意思就是我们自己,在美丑面前如何选择,如何去取舍,是选择“明哲保身““独善其身”还是“为民发声“或者是“兼济天下“,其实都取决于你的精神高度和思想境界。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和人文精神,博大精深,利国利民,如果有更多的仁人志士参与进来,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既能把许峰诗学发扬光大,也能成就自己。可谓渡人渡己,利国利民!他是当代诗人中,把孟子“人性善论”的核心观点发挥到了极致的文化学者。尤其是在一切向钱看、穿着文明进步的外衣,却让道德践踏在强权之下的现实中,更显得弥足珍贵。

  正如我国著名的评论家邓三君在赞许峰老师的诗《雨夜花语》时所说:诗人颂扬人在旅途,坚定信念,奋发图强,至死不渝的坚韧精神。诗人告诉我们:人类的美好,首先要有美好的心念和愿景,且要付诸实践,不管风吹雨打,矢志不渝,终将实现。同时,诗人也警示那些领导者、当权者,要爱惜人才,善待有作为的人,不要当摧花推手。

三、艳赴人间送芳菲   奈何雨打又风吹

   今天讲的这几首诗,见许峰老师的主题诗集《咏物悟道100首》第167一175页,有著名诗评家邓三君老师的点评,著名书画家朱学明老师的画配诗。我们再来看原作原评:

  其一、叹蚯蚓
日夜松土助农忙,猥琐却使人神伤。
锄刨锹斩肝肠断,好心恶报太悲凉!

其二、和《浮萍》
胞弟许俊良,写诗数十年不辍,对古体格律研究尤深,已出版两部诗集。近期他一首新作《浮萍》让吾不禁对人生幻出许多联想,故和诗一首:
簇簇碧绿无根基,微风拂水各东西。
一生漂泊非雅士,也尽绵薄闹春意!

其三、雨夜花语
艳赴人间送芳菲,奈何雨打又风吹。
香瓣埋进尘埃里,化作春泥再轮回!

其四、赞佛歌大家印良法师
印良法师的佛歌很有空灵感,听着他的歌能让烦躁的心灵即刻安静。他不仅佛歌唱得好,而且从善如流,曾被评为“十大华人和谐慈善人物”,故咏诗赞之。
虔诚皈依远嚣声,佛缘深结德身行。
淡看凡尘纷繁事,梵曲空灵助修心!

  邓三君老师诗语云,其一、此诗以蚯蚓的生存现实告诫人们:一是好心好事亦要好,不要做了好事又让人生厌,二是在用人时,不要以貌取,更不要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他们的积极性。

   其二、浮萍是一种水生植物,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可以用来作饲料喂猪,有的却是星星点点,百无一用。尽管如此,它们并不因为自己的卑微而放弃对春天的歌颂和拥抱。它们用自己的热情和绿意装扮这个世界,哪怕是一抹淡淡的色彩,亦不失为春添色的一份奉献。

   其三、诗人颂扬人在旅途,坚定信念,奋发图强,至死不渝的坚韧精神。诗人告诉我们:人类的美好,首先要有美好的心念和愿景,且要付诸实践,不管风吹雨打,矢志不渝,终将实现。同时,诗人也警示那些领导者、当权者,要爱惜人才,善待有作为的人,不要当摧花推手。

   其四、诵经与唱佛歌,都是通过一种外在形式的手段,以达到内化于心、至善至美的目的。我很高兴看到许峰兄这首礼佛的诗,表现了他对佛学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许院人.png 
四、香瓣埋进尘埃里  化作春泥再轮回

    许峰老师的这组诗分为三个维度,两首是有关民本思想方面内涵的诗,一首是唱和诗,唱和诗本来是文人之间礼尚往来的互和应酬之作。但许峰老师的这首唱和诗不同于普通文人之间的作品,是诗人与他亲弟弟的诗文唱和之作。这给我们有两个提示:一、诗人是书香之家;二、也看出兄弟感情非常好。在历史上兄弟唱和诗最著名的是苏轼苏辙两兄弟,他们相互扶持,彼此挂念,无论从才华与感情,都是令人感佩的。许峰老师兄弟俩,也是如此让令人感动,诗人在引用其弟弟诗集《浮萍》作为诗题,浮萍是一味中药,其实也是赞了其弟有荷之高洁,杜甫之情怀:

“簇簇碧绿无根基,微风拂水各东西。
一生漂泊非雅士,也尽绵薄闹春意!“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的是自然物象,亮点就在最后两句:“一生漂泊非雅士,也尽绵薄闹春意!“堪称全诗的精华与诗眼!

   第三个维度,就是《赞佛歌大家印良法师》这首诗。这首诗是首禅诗。邓三君老师讲:“表现了他对佛学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我非常认同。这几首诗其实都是对世俗的超越。

   许峰老师今天的这组诗歌,其实代表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为了对许峰老师的诗歌,有更准确的解释,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与查找资料,包括诗歌方面的、社会伦理和道德方面的,也包括宗教与哲学方面的。所以我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用这些知识,来解读许峰老师博大精深的诗歌,才能做出相对准确的分析。

   “超越”一词作为现代术语,是个舶来品,意思是超出自己的现有状况,向往更理想的精神世界。中国传统哲学中虽然没有使用“超越”术语,但早已触及超越性问题。人们通常所说的精神超越,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宗教意义上的外在超越;另一种是哲学意义上的内在超越,为儒家所独创。

   宗教意义上的外在超越,是超越物象甚至是肉身的超越,其特点以彼岸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是建立在“两个世界”的世界观的基础上,彰显普渡众生、众生平等的价值观。所以许峰老师才能做到礼贤下士、为民请命的人文关怀。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依然主张“上善若水““慈善为本“的外在超越,也是以彼岸为终极目标。这跟禅宗慈悲为怀的理念是一致的。

    儒家的人性超越始如孟子,成熟于宋明理学家们。他们在孟子性善论的前提下,共同建构了内在超越理论。宋明理学家从佛教那里接受了超越理念,却对其作了儒家式的哲学解读。这些内在的超越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方式。也直接影响到博览群书的许峰老师。所以他的作品,具有强大的民族认同度和凝聚力,最终成就了一个诗歌流派,成为一代宗师。而他的这些作品和言行,又直接影响到我们这些研究和读者的思维方式,这就是传承!

    其传世者,不仅是诗文,那些寒窗苦读的往昔,笔耕不辍的坚守,荡气回肠的情怀,千载自任的追求,秉烛自怜的身影,仗义执言的精神……都会化作令人传颂的图腾,光耀千古。许峰老师,用他的智慧人生、艺术高度,教诲众人,也正在被众人传诵。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许峰照片3.png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诗集《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诗论《许峰诗论》七本书。

 
邹中海图片.png

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央视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组稿:洪新爱 王光兴)

 许峰诗歌院机构名单(新版).png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