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中国的“洛克菲勒”,你在哪里? ——《约翰·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读后

编辑:张兆伟 发布时间:2025/07/08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山东省蒙阴第一中学  徐睿泽

   越是成熟的稻子,越垂下稻穗。——西方格言。

   约翰·戴维森·洛克菲勒(1839年7月8日-1937年5月23日)享誉世界,他成功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被誉为“窥见上帝秘密的人”。1870年,他创立标准石油,在全盛期垄断了全美90%的石油市场,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亿万富豪与全球首富。他也是个虔诚的北浸礼会教友,他坚信人生的目的是“尽力的赚钱,尽力的存钱,尽力的捐钱”。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父亲,洛克菲勒的子孙纳尔逊·洛克菲勒曾当上了美国副总统,而他的另一个孙子大卫·洛克菲勒,则是赫赫有名的大银行家。之所以能将家族的辉煌与成功延续至今,和他们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在捧读《约翰·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一书时,不觉叩问:中国的“洛克菲勒”,你在哪里?

微信图片_20250708125008_副本.jpg

   一、你从温暖的襁褓中走来

   家庭里的草,旷野里的芥。孩子首先是家庭的小贵人!他来到父母身边,接受父母的养育,真是莫大的缘分!从教育视角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

   洛克菲勒虽然出身贫穷,但他有一个非常可爱的游医父亲威廉·洛克菲勒,他的父亲曾说:“我一有机会就骗我儿子。我要他精明点。”他的母亲更伟大,他家庭的主要事物靠她一手辛苦维持;她是个虔诚的浸信会教徒,信仰有无穷的精神力量,能规范人的思想,能让思想指导下的行动毅然果敢,进而成就一个人,同时还能帮助弱者成为强者;她生活自律,并从小对洛克菲勒灌输节俭、勤奋等思想观念。幼年的洛克菲勒开始帮助父母做家事,卖马铃薯、火鸡,甚至贷款给邻居收息等:这都是他母亲影响和教育的结果。而劳动生活锻炼了小洛克菲勒,形成了他永远严格系统化、理性不带感情地处理问题的思维品质和“规矩诚恳,严肃沉稳,内敛谨慎”的性格特点,这些为洛克菲勒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知识和精神的基础。

   二、你从热爱的工作中走来

   人来到世上总得干点什么,为自己也为家庭和社会。明了这一点,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我能干什么?怎么干好?接下来就是方法的问题了,大千世界少不了经验和教训,按道而行就行了。聚焦一点就是“工作”问题!出色的工作会赢得人生,绽放生命之花!而干好工作的关键点是什么呢?是真心热爱自己的那份工作。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第三封信中写道,“天堂与地狱比邻。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这真不幸。我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从未尝过失业的滋味儿。这并非我运气好,而在于我从不把工作视为毫无乐趣的苦役,却能从工作中找到无限的快乐。”他认为,“大多数人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犯错而是因为没有全身心投入工作”,“白吃午餐的习惯不会使一个人步向坦途,只有使他失去赢的机会。而勤奋工作才是唯一可靠的出路,工作使我们享受成功所付出的代价,财富与幸福要靠努力工作才能得到。”1855年9月26日,16岁的洛克菲勒开始了第一份工作:簿记员。他对这第一份工作极为热爱且努力,也学习到很多东西,特别是早期建立的“工作观念”,他在日后的回忆录中说,“我经商的所有方法与思维都是在那三年学到的。”可见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尤为重要;同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选择知名企业,除了人脉积累,更重要的应该是商业思维的高维度启蒙。

   三、你从弱肉强食的丛林中走来

   弱肉强食是丛林法则,职场竞争也无处不在。在竞争中获得胜利,是每一个人的渴望,而他却有自己独特的商业竞争观。

   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第五封信中写道,“要有竞争的决心。每一场至关重要的竞争都是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后退就是投降,后退就将沦为奴隶!竞争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让它来吧。在这个世界上,竞争一刻都不会停止,我们也就没有休息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带上钢铁般的决心,接受纷至沓来的各种挑战和竞争,而且要情绪高昂,并让竞争产生好的结果。”但是,他认为竞争不是垄断,职场中他没有如一般商人梦想的那样,因成功垄断市场而任意提高价格。相反地,在他统治石油工业的数十年间,他将日常用油价格大幅压低了约80%。他说:“竞争是种罪恶。”在某种意义上说,竞争是一场富人的游戏,穷人的地狱,竞争的残酷性不言而喻。他在1885年给他的一位合伙人的信里真情地写到:“继续努力吧。我们要永远记得我们是在为穷人们提供用油,而且必须是又便宜又好的油。”或许正因是这种悲悯情怀让他一步步成为慈悲天使,敞开胸怀吸收产业中的较弱者并与他们一起工作,让他们躲过残酷竞争的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力量,丰厚了长足发展的人力潜能。这正践行了中国一句箴言,“德行天下,行者无疆!”  

   在他眼中,竞争对手也值得敬重。他评价克利夫兰说,他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具有商业才能的实业巨子”;而安德鲁·卡内基在他眼中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勤奋而不知疲倦”的“铁汉”。强者的竞争对手一定有其过人之处,而能征服的不是资本的占有而是精神的降服、智慧的包容,——这种竞争智慧赢得了大众,让自己成了真正的赢家!

   四、你从旷阔的古原中走来

   部落壮大在于仁爱,仁爱能聚人,仁爱能服人,仁爱能得天下。历史证明,仁爱之路是人类永恒的福祉!一个人或一个团队是毁灭还是生存存在于仁爱的大道中,因为“仁爱”能抱团取暖,“仁爱”能摆渡千难万苦。

   洛克菲勒是一个仁爱的践行者。评论家说,慈善事业助力了他的事业成就了他的美德。据不完全统计,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   1913年,他设立了专门负责捐款工作的“洛克菲勒基金会”,后来捐款总额高达5亿美元。后代沿袭他的做法,到1950年,共捐赠25亿美元。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培养了3个国务卿、12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和众多的科学家,被称为“亚洲第一流的医学院”的中国北京协和医院即是洛克菲勒基金会捐款修建的。他在布朗大学的演讲时说:“美丽的美国玫瑰若要灿烂盛开,必须牺牲掉周围的新芽。”显然,倘若成功了,就必须反哺弱者或步入慈善事业,让灵魂能够安顿和舒朗。而他在人生的后40年,他致力于慈善事业,将大部分财产捐出,特别是教育和医药领域。难得的是,他对黑人族群非常关照,并斥巨资提升黑人教育,广设学校,其中芝加哥大学与洛克菲勒大学都是他创办的。医者仁爱,能审慎而行,能科学精准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不止如此,医学知识和医学思维对他自身而言,触发他立志活到百岁的达观思想,——这虽然没有变成实现但成就了他阳光豁达的性格,延长了他的才智发挥。慈善捐款建大学,不只是智慧胆略,更有实在的收获,——让他的事业后继有人;从声誉上看,他为社会培养栋梁,为美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力量。可谓一举多得、高明之至。

   五、你从古典人文精神中走来

   成功经验,失败教训;经典耸立丰碑,丰碑翰墨流芳;古典人文精华建构着人类文明的精神大厦。洛克菲勒活学活用,传承、发展并丰富了着西方古典人文精神。在他给儿子的38封信中,俯拾皆是。譬如:

   人生需要规划。目标明确、策略正确、方法高效是美式生活常态追求,洛克菲勒说,“我不靠天赐的运气活着,但我靠策划运气发达。”“一个人不是在计划成功,就是在计划失败。”策略和方法包含机会的把握,他深知机会的价值,“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正确的金钱观。没有金钱生活称贫,看重金钱又常会深陷囹圄。西方有寓言,“鸟翼系上黄金,就飞不起来。”洛克菲勒深研教义,他教导年轻人,“《圣经》上说,喜欢金钱是万恶之源。”唯实,物欲横流,精神会颓废。他认为,“要让金钱当我的奴隶,而不能让我当金钱的奴隶。”金钱为用,金钱为虚,不在执着痴迷甚至疯狂。而金钱的获得又需要走正常的路子,春花秋实是哲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是美德。他相信中国谚语“天上不会掉馅饼”,常常深味西方一国王的大道追求,“智慧之书第一章,也是最后一章,就是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正确认识自己。太阳神阿波罗的座右铭,“人贵自知”;东方慧语,“自知者明”。自己的优点可发扬,自己的缺点可弥补,关键是很多人愚痴不了悟。每个人都有偏见,洛克菲勒说,“永远不能让自己的个人偏见妨碍自己的成功。”人生有很多无奈,有时要学会屈从,但是屈从是件不乐观的事情,不能成为生活的常态。他的经验是,“屈从是思想的大敌,也是自由的狱吏。然而,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从与忍耐,恰恰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策略。”关键是要有成功的信心,《圣经》有言,“坚定不移的信心足可撼动山岳”。自己和他人应学会关照,“往上爬的时候要对别人好一点,因为你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会碰上他们。”

学会评估他人。态势语是一个人心灵的反应,心有所动,行有所向。察其言观其色定期性。洛克菲勒说,“说话啰嗦的人一般办事效率都比较低下,他用废话把主题都淹没了,所以往往还没等他说完人家早都不耐烦了。”在利益面前,人的表现更奇特,实践经验告诉他,“利益是反映人性的一面镜子,在它面前一切与道德伦理有关的都将显形且一览无余。”

   动脑是个好习惯。洛克菲勒总结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社会就是这样,善于动脑的人走在前头,其他人则跟在后面走。如果人人都能在竞争中共同前进,社会也就进步了。”社会的领路人一定是个爱动脑的人,爱动脑思考才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从而使自己拥有领袖的素养和崇高的威望,进而成为社会领路人。

   时间是最宝贵的,珍惜时间很重要。洛克菲勒说,“能否构建幸福的生活,能否实现成功,都与如何利用时间有关。然而,很多人却并不珍惜时间,他们消磨它浪费他;但如果谁偷走他们的时间,他们又会大发雷霆。因为时间毕竟是金钱,甚至还是生命。遗憾的是,他们就是不知道如何利用时间。”

   关于成功、失败与赞美。洛克菲勒引用西方谚语,“失败是成功之母,信心是成功之父。”在书中娓娓道来,“成功是多元的,并没有贵贱之分,适合自己的,自己擅长的就是最好的,也便是成功的。”“即使输了,唯一该做的就是光明磊落地去输。”他引用爱迪生的话评论失败,“我没有失败过一万次,我只是发明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进而延伸,“我把失败当作一杯烈酒。咽下去的是苦涩,吐出来的是能量。”关于赞美,他的观点是,“把一头猪好好夸奖一番,它都能上树。”但是“每个人都有得到赞许的经历,赞许会让我们获得一种成就感。但是年轻人应该牢记,不要期望得到每一个人人的赞许”。

微信图片_20250708125011_副本.jpg

   名人说,“伟大的书籍,就是伟大的智慧树,伟大的心灵之树。我们将在其中得以重塑,学会谦逊,变得聪明。” 我不是给一个外国人写赞美诗,但美美与共是一个胸怀、一种美德,更是一个智慧一条大道。捧读《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一书,让我心潮澎湃。我想,每一个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灵魂都应该膜拜洛克菲勒穷其一生为事业、为精神、为信仰、为传承的至情大义,攀登他在人间为你我耸立的一座座精神的丰碑!

微信图片_20250708125014_副本.jpg

参考

   1.《洛克菲勒家族代代皆传奇》 [2015-9]

   2.《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2023.9]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版

   3.《奋力向前》[2018-10]中国法制出版社

责任编辑:张兆伟

值班总编: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