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时代风云画卷 如歌人生华章——读邹志坚先生新著《时间的针脚》有感
2025年国庆节期间,我宅在运河边上的家中,逐篇品鉴邹志坚先生的新著:《时间的针脚》,夜以继日,思绪万千。
知道邹志坚先生的名字时,我俩都已进入职场最后的一站。我在宜昌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任职,邹志坚先生担任宜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职务。他统管全市数万名政法干警,协调公检法司业务工作。这一职务权高位重非同小可,通常从年资高、人望厚、且党委主要领导最为信任和器重的干部中选任,有时甚至由地方党委常委兼任。由此可见上级对于邹志坚先生人品和能力的肯定。工作期间,我俩分属文武两条战线,彼此工作偶有交集却无缘深谈。他的青春献给了警营,我的豆蔻年华则在演绎舞台春秋。时间、精力和视野,都在各自的世界中循环。我和邹志坚先生真正相识是在退休之后。退休了,大家了无牵挂,我俩方相逢在避暑山庄的野三关森林小镇,以艺会友,走到一起来了,切磋生旦净丑,研究管乐民乐,大有一见如故、相逢恨晚之感。我俩平民家庭背景相似、奋斗经历相仿,都是走的一条依靠自己勤勉努力的职场之路,信奉“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处世为人准则。当然,邹志坚先生更为成功,即便退休之前,他已告别警界多年了,仍以22年铁血警察的经历、获公安部表彰的全国优秀警察的殊荣,国家特别给予他二级巡视员、正县级侦察员、三级警监的褒扬,为他的职场生涯划上圆满句号。
职场生涯和年龄的差异,并不影响我俩的友谊,虽然我年长,并且比他早四年退休,但是,我依然喜欢跟朋友们一起称呼他“坚哥”。在我的心目中,坚哥是位最有温度的警察,他的身上,嫉恶如仇的执著,与亲情关爱的柔软是那样水乳交融于一体。坚哥是那样的多才多艺。他作词的警察歌曲:《忠魂》《交通民警之歌》《警察兄弟》《神圣的使命》《警营之花》等等,由著名演员操奕恒、蔡其平、万莉等演唱,在全国警营争相传开,产生广泛影响。他的嗓音条件好,高亢激越,喜欢演唱军旅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唱起来声震屋瓦、余音绕梁。他还师从宜昌市京剧团著名余派老生乔新国,郭建光的“朝霞映在阳澄湖上”,坚哥唱起国粹京剧,同样荡气回肠。着实让我这个任期十年之久的宜昌市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欣喜莫名。当然,京剧难学,虽然坚哥本钱好,毕竟下功夫不够,他唱戏的水准,一直在唱会与唱对、唱好之间徘徊,主要是声腔的板式节奏与韵味不足,例如散板和摇板板式的紧拉慢唱、快板和流水板式的疾风暴雨,他尚不能应对自如。而且坚哥唱戏较为随性,既学老生,兼修花脸,难以精深。尽管如此,在宜昌,热爱京剧的厅级领导凤毛麟角,坚哥迅速在宜昌票界声名远播,因此我跟坚哥愈益走近。坚哥对于艺术的热爱不止于此。近年来,他又迷上了电吹管且乐此不疲,没有多久,就吹得有模有样的:《北京颂歌》《我的祖国》……,气息充沛,音色优美。听说在野三关避暑,他还因为勤学苦练电吹管,跟来自武汉的邻居产生一点小小的不愉快。
忠于职守、热爱生活、热爱文学和艺术、尊重和热爱身边的朋友、不屑于蝇营苟苟似的钻营投机,遇事坚持独立思考,我跟坚哥都从对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彼此互为知音、知己。品鉴坚哥新著《时间的针脚》,我有以下感悟:
一是“全”。《时间的针脚》,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坚哥的自传体散文集。全书25万字、5个专辑、60篇文章,大略串联起坚哥的人生轨迹。“清江河畔”,讲述小学、初中、高中以及中专的求学生涯,以及对于家庭和大院成长环境的记忆;“知青岁月”,纪录艰难的两年农村底层生活感受,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客观环境;“警营磨砺”专辑, 是全书文眼、高潮段落,作者用四分之一强的篇幅、15篇文章,浓墨重彩勾勒出一位人民警察的从警心路历程,如何从农村派出所的基层民警,淬炼成为一方警界的领军人才。派出所、预审科、交警大队;所长、大队长、局长,从个人先进到团队典型,青春怎样闪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全方位、全视角展示。“岁月留痕”则是人生感悟专辑。咀嚼和回味过往种种。“人在旅途”专辑,通过纪录长途旅行,展示另一种人生境况、退休生活格局:一揽群山小、无限风光在险峰的胸怀。除开他履职宜昌市市直机关的经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廊括其中之外,可以说,25万字的文集,浓缩了坚哥的人生精华。
若仅仅如此,本书的意义在于个人和家庭。而新著之所以打动相识与不相识读者的心,更在于坚哥的新著全方位概括了一个时代,予以同龄人强大的心灵震撼与共鸣,从中回眸自己的青春脚印。坚哥描写早期求学的1965年至1975年的校园生活,是千千万万学子苍白的学生时代的再现:想读书却无书可读,被耽误一代无奈的青少年时光。而1975年至1977年的知青插队生活,更是中国千万家庭子女的真实写照。坚哥下乡的宜都姚家店区向阳公社群力大队,离我长兄再春当年下乡的宜都红花套区蔡冲公社联合大队相距不远。只是,再春兄早在五年之前就下乡来到这里,我当年作为在校的中学生曾亲往探望、体验,坚哥书中描写的知青困苦生活场景,瞬间在我的头脑激活,是那样的清晰、历历在目:双抢时节的骄阳似火、秋灌时节的熬夜“守水”、水库工地上的“革命化春节”,猪油加酱油拌饭的美味佳肴……一代学子在广阔天地的勤耕苦作中,书写自己苦闷的青春之歌:看不到国家的前途、看不到自己的希望。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进入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四个现代化”照亮国家前程,点亮如坚哥一代青年的璀璨人生。从26岁至46岁,坚哥发愤图强,谨记叶帅教诲:攻城莫畏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坚哥由中专而大专,由大专而本科乃至完成在职研究生学业: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忙学业;事业丰收、学业丰收、家庭丰收,坚哥的人生正是那一代青年奋斗之歌的真实缩影!
二是“真”。人如其文,坚哥予人印象最深之处在于“率真”。 即如散文大家温新阶先生为之作序所说:“他不喜欢把自己定格为一位官员,他平视周围的世界,平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把自己融入这个平凡得有些杂乱的世界,跟各色人等交朋友”。他的新著:《时间的针脚》最是打动人心之处亦是情真。即便在批判师道尊严的动乱年代,他依然由衷尊敬身处逆境的余瑞发老师、刘财雄老师、朱丕孚老师等;在担任基层派出所普通民警的时候,他平等对待涉案当事人和犯有错误的群众,绝不以强凛弱、恶语相加,他对于时髦女郎“何局长的姑娘”的自溺和警察之友的“老柳之死”,报以深深的同情和悲悯;在五峰偏远的桥料村,他踏访素昧平生的农户蔡国鼎老农家,问收成、问生计、问健康,给寂寞的农家带去慰藉和温馨。尤其是作为一方主官,他把真诚关爱、切实解决职工疾苦当成自己的首要使命,竭尽全力攻克难关。他在任职首届宜都公安局交警大队大队长期间,为37名合同制交通民警一次性解决事业编制、兴建宜都交警办公和宿舍大楼、兴建所属四个交警中队的办公和宿舍大楼,极大调动干警工作积极性,一举进入湖北省同行业先进行列。坚哥担任宜都公安局长,阵地建设和装备建设驶入快车道,建成建国之后,第一栋现代化的宜都市公安办公大楼,解决落实困扰干警多年的警衔补贴政策,无论是警用车辆、枪支、执法设备均提档升级,全面现代化,将保一方平安任务落到实处。要钱、要编制、要土地,在哪一位主官任上,都是大难题。坚哥凭借真诚、热忱和执著,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做官一任,造福一方,成为发展事业克难攻坚的“拓荒牛”。
三是“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揽全篇,坚哥的笔触聚焦,全是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俗而不世俗、平常而不平淡。书中的主人公,无论是发小、插友、战友,还是第一位启蒙老师、第一位农村兄弟、第一位上级,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历经几十年的生活积淀,他们依然在坚哥的记忆中熠熠生辉。全书第五篇章“人在旅途”,则贴近退休生活与退休人群。坚哥饶有兴致地用19章节的篇幅,详细纪录了他25天西藏自驾游的全过程:川滇进、青藏出,沿途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饮食文化、气象地貌、体验过程娓娓道来。途径七省区,行程近万公里,翻越觉巴山、唐古拉山、昆仑山、日月山等九大山川,其中,海拔5000米以上的即有高峰4座,克服数不尽的艰难困苦,为后来人留下极其珍贵的第一手旅游参考资料。随着坚哥的笔触,我们不止领略到雪域高原的圣洁,而且灵魂随着坚哥的感悟而净化。坚哥总结他们的西藏之旅称之为红色之旅、文化之旅、心灵之旅。“川藏线上,数以千计的年轻战士,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献给了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火热战斗之中。青藏线上、唐古拉山、昆仑山上都有英雄的丰碑。”通过西藏之旅,坚哥的心灵愈加贴近富有献身精神的革命先辈,他把自己的收获、感悟传递给读者,定格在永恒。我们感受到的,不止是他自驾房车翻山越岭的勇气和智慧,更加触摸到坚哥热爱生活、勇于挑战、突破极限、追求卓越的毅力和气魄。
四是“趣”。一部成功的散文,离不开“趣味”二字。《时间的针脚》,正是一部充满童趣、情趣、意趣的好书。富有生活气息的优美章节比比皆是。“大院生活”一节,描绘大院邻居纳凉生活场景,十分具有画面感:“为了降温,孩子们会提上几桶凉水,将自家门前的地坪泼湿,以散发热气,然后在室外的地坪上,放上竹制的凉床、拖椅、摆好餐桌,端上简单但也丰盛的晚餐,说是简单少有大肉大鱼,说丰盛是各种时蔬应有尽有,大小几碗也是摆满一桌。大人下班回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摇着扇子,开始晚餐。家人们有的吃干饭、有的喝稀饭,为了保证喝稀饭后晚上不饥饿,一般都要炒上一碗呿水胡豆,即将胡豆炒个半熟,趁着热锅放水将胡豆煮熟,再用油盐、葱姜蒜烹饪,这样炒制的胡豆香咸可口,既能下饭又能充饥。”笔者之所以大篇幅照录坚哥笔下的儿时生活场景,实因为阅读之后共鸣共情,这就是保存在大多数同龄宜昌人记忆中的情景再现。坚哥如此细致入微地还原儿时纳凉场景,令人感佩其观察生活之细、还原生活之神。其他的段落中,坚哥描写的大院过年集体会餐场景活灵活现:如何杀猪、如何备餐、如何上桌,七碗八扣如何铺排如临其境,由此深深体味到坚哥童心不泯、童趣常在。在“我的“闰土”兄弟”一节,坚哥满怀深情地回忆起青春少年之时,与农家少年的情谊。为了回报农村少年的挚友深情,坚哥骑车十多公里只身前往农村乡下、探访人称“周野物”的失学少年好友。“他将一个做好的腊肉炖钵端上桌子,放在三角火炉上,里面放有燃烧的敷火石,炖钵子炖得泡泡开,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再摆上煮熟切好的腊猪肝、口条。小炒的青菜,还油炸了一盘花生米,在当年这已经是很丰盛的一桌美味佳肴啊,我感到惊叹不已!他拿出酒杯,倒上两杯包谷烧酒,请我上桌饮酒”。坚哥与他的农村小友的情谊一直延续到几十年后,今天读来,场景情景依然原汁原味,情趣盎然。
坚哥的退休生活丰富多彩。《时间的针脚》的面世和成功,只是他文学创作生涯的试水和起步。正如他在后记所说,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会坚持创作,继续纪录他对于生活的积淀和感悟,纪录他和妻子李兰兰女士之间甘苦与共的美好生活。
我由衷期待着邹志坚先生新的大著、新的丰收!(作者:张国春)
值班总编: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