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再读黄永玉
作者:臧平立
黄永玉是湘西凤凰土家族人,沈从文先生是他表叔。那个沈先生笔底下写的湘西,风土人情之美,美得醉人,现在虽然情况变了些,曾经在十几年前旅游开发,影响力大增。为此,我和利旭先生,还有他带的一个美女专程去了一次,去了民国时期的什么将军宅院,并去了沈从文的故居。“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认识人。”这是沈先生的话语,给人印象深刻。
小城的那种感觉非常美,山清水秀,但淳朴粗放的民风如故。“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他们都有石达开诗那种豪情,他们都爱憎分明,黄永玉先生就是他的乡土性格。黄永玉十分热爱他的家乡,湘西的奇秀的山和水孕育了他,家乡朴素的风土人情,常常在他的画里变相出现。听说,他十分爱听湘西地方戏傩堂戏的唱腔旋律,有时也在他画的山水和人物中出现,是呀,“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黄永玉的那种性格中,有一点儿古怪的土家族的那种,感觉十分的有趣儿。
黄永玉读书众多而且杂,从达尔文的日记到《庄子》,从《浮生六记》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薄伽丘的《十日谈》,古今中外,他像个馋汉,海味山珍,咸鱼青菜,烧烤摊上,举杯畅饮,什么的五味杂粮进入了他的胃,一经消化,便成为他的独有的黄氏风格,便成为他的艺术营养。他爱音乐、戏剧,也一样地从家乡的地方小戏再到冬皇杜月笙的姨太太孟小冬,京剧大家程砚秋,再到摇滚乐队柴可夫斯基、贝多芬……从卢浮宫的藏画到毕加索的创作录像,当红的港台大咖,他应有尽有。在艺术吸收上,他是个全能型人才,真是一个张着大嘴的饕餮。他有一个强大的胃去吸收和消化,作为一个艺术家是值得羡慕的。
他在七八十年代说过一句豪言壮语“宁作我”,这句话也不是轻易说得的呀!我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辛丑大雪时分,见朋友圈转发黄永玉先生的妙作,才斗胆写点儿拍马屁的文字。我在扪心自问自答啊,我写他的感觉感到气喘;又没有见到过大神,仅仅是从道听途说来的点儿小料,让我刚刚学踢腿的人,面对这段位的高大上的大师级别的人物,不免觉得小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他又是我钦敬的前辈老人,我也觉得应该可以称赞一下他。他的“十八般武艺”,来势汹汹,堪比武当少林,真叫你应接不暇。
黄永玉曾经看过一篇古文,记得是说画家张华怎么样描写海的。文章说:张华先写天,写风,写日月出没,写山,写陆地,写舟船,却没有一字提到海,一一写了周围,海自然就突出来了。比起先贤之艺术大手笔呀,张华写海的能耐,我这篇随笔当然是相形见拙的,引用黄山谷的一句话,叫做“害脚法师鹦鹉禅”。他的每一幅作品皆有不同,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无色声香味触发”“无眼耳鼻舌身意”。
今晚上,又见黄永玉老先生的新作,虎年虎虎生威,我想应当有类此的“迁想妙得”,可是这是什么表现形式?我生愚钝,眼界限制,我猜不中。借用苏东坡的语录:“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缺一,不为成书也。”中国书画,都讲究神、气。所谓“下笔有神”,所谓“气韵生动”,是书画给人的精神感受。书法和音乐、绘画、舞蹈等是姊妹艺术。
从某种意义看,书画应是可见的音乐,因为两者都是在探索韵律、节奏、音色等等所给人美的享受。书画应是凭视觉感知的音乐。文人写字作画,古人提出“意在笔先”。如果事先没有一个构思,没有一个大致的设计意图,不会成功一件艺术品。一个书家没有开阔胸襟,绝不限于狭隘地闭门做车,不去接触于生活,难。必须广泛经历世途,见闻扩大,可歌可泣之事充盈自己的感受,才能迸发激情,感染他人,才修得正果,获得像黄永玉大师一样样的妙品哟!
今晚,闲躺床上,手写输入,神经乱语,像个孩子一样地写作业,即然开弓,就要放箭。乱弹琴状,再唠几句。当今,好书爱画之人,比比皆是,谁不想成为黄永玉这样的大师呢!一个人,要想成功,还要从音乐、书法、舞蹈、诗词歌赋去吸收艺术营养。张旭看公孙大娘舞剑器而得草书之神,广泛的艺术修养,是一位书画家必须要具备的。
书画之妙,我也是一个小学生,也仅仅是挤出来一点点,在实践中,却又感到捉襟见肘,迷惘徘徊。抬头看一下时间,辛丑年大雪时在夜深人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借陆游先贤诗句,结束今晚神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