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湖北襄阳黄龙:人大协商“金钥匙” 开启乡村振兴“幸福门”

编辑:曾文 发布时间:2025/02/20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中国早报湖北讯(记者 杨涛)近年来,革命老区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黄龙镇人大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聚焦经济发展、红色文旅、民生实事等中心工作,开展人大协商活动,探索出一条“代表在一线履职、问题在一线协商、成效在一线体现”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81名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作用,助推黄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人大协商践行全过程民主取得了村容整洁、产业聚集、民富村强、宜居宜业的生动实践,得到市区人大充分肯定,外省市区人大多次到黄龙学习观摩人大协商工作成效。

1740015906205753.jpg

聚焦“大事要事”开展人大协商,为经济发展“赋新能”。黄龙镇人大聚焦项目建设,构建“代表走访+专题调研+联席协商”工作机制,盘活闲置资源,服务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多次召集部分人大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人大协商会,唤醒村庄空地、粮仓粮库、闲置教学点等55亩“沉睡”资源,推动“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落实,激发了镇域经济发展活力。闲置粮库摇身变为乡村工厂,企业“拎包入驻”,跳过拿地建厂环节,缩短投入周期,节省投资资金,为企业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奠定基础。原李岗粮站经过改造后,湖北林源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一起入驻挂牌的四家企业形成产业集群,2024年实现产值在1亿元以上。另有湖北自然物语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鑫佰达酒业有限公司、襄阳市欧冠食品加工有限公司3家公司入驻“粮库工厂”,企业发展欣欣向荣。

1740015954197020.jpg

围绕“文旅融合”开展人大协商,为乡村振兴“增活力”。黄龙镇人大依据实际,通过人大协商,积极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农业”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产增收。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持续完善设施建设,深挖红色资源,提升老苏区红色精神的影响力。襄东革命纪念园(黄龙)被授予湖北省“老区精神教育基地”,获批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区级研学基地,通往向湾革命烈士陵园的道路被市政府命名为红军路,向湾村和方岗村红色文化纪念馆被评为“襄阳市民间文化收藏馆”。随着红色旅游市场日益火爆,游客吃住需求出现不足,镇人大现场办公,召集部分人大代表、村组干部和企业代表,通过人大协商,对现有的红军食堂进行改扩建,并新增四合院清心苑民宿建设。同时,引进倍受游客青睐的太空舱民宿,满足了游客开门看湖光山色,抬头观星辰大海的新需求,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再添新景观;11月,冬桃成熟上市之际,镇人大为给果农增产增收助力,立即开展人大协商,在丁湾“醉美桃花坞”举办为期一周冬桃美食文化周活动,为产业发展集聚了新鲜活力。通过对现有红色、绿色、特色资源进一步开发和整合,黄龙镇已成为襄阳市乃至鄂西北有名的“城市后花园”和红色教育基地。年接待游客多达20万人以上,实现旅游收入800万元。


着眼“急难愁盼”开展人大协商,为美好生活“绘画卷”。黄龙镇人大始终将人大协商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一是小厕所解决大民生。居民反映位于西门繁华地段的公交车站附近无公厕后,镇人大通过走访、调研,多次和中粮集团及附近居民座谈、协商,最终在公交车站附近新建一座公厕,解决公共场所居民如厕之需。通过人大协商,全镇改造完成公厕53座。二是搬掉“垃圾堆”建成小广场。新桥路北端一块闲置地,逐渐成为垃圾堆放点,影响到附近居民生活,镇人大代表胡勤兵在“下基层 察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活动中,了解到此事,马上反映给镇人大,镇人大立即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城建、新桥社区开展民主协商,现场分解任务,制定工作时间表。在对垃圾进行转运的同时,多方筹资硬化、绿化、美化,建成了群众文化广场,问题从反映到解决仅用了4天时间,受到附近居民称赞。三是票决制让民生工程惠民生。围绕群众的急难愁盼,该镇人大积极探索实践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2024年底全镇召开的人大会上,通过公开征集、实地调研等渠道,收集的6件民生实事项目,最终票决了4件。镇人大将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结合代表主题实践活动,综合运用视察、调研、专题询问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督办,让“民声”落地暖民心,让“实事”落地惠民生。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