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广州南沙:加快建设特色金融港,释放金融开放创新乘数效应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张兆伟 陆丽萍 通讯员 南宣) 8月13日,广州南沙“金融30条”专项政策宣讲暨金融开放与创新发展大会在南沙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南沙国际会展中心(刘伟 摄)
会上,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管委会副主任顾昱介绍分享南沙特色金融港建设思路以及助力南沙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诚挚邀请广大市场主体深度参与南沙特色金融港建设,共享开放红利,共同书写南沙金融开放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立足五大方面 南沙绘制特色金融港宏伟蓝图
顾昱表示,南沙拟通过2025至2030年6年时间,聚焦改革措施、平台建设、特色金融、产业链投融资、金融监管等五方面打造南沙特色金融港,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的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推动金融赋能南沙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是落地金融改革政策措施,打造金融开放创新试验田。南沙将进一步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创新政策体系,争取在大湾区金融产品服务标准互认、资金互通、监管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试先行。全方位深化大湾区金融开放合作机制,重点在资本市场领域拓展双向合作,并推动特色金融领域的协同创新。
二是建设重要金融要素平台,打造高端金融资源聚集地。南沙进一步支持高标准建设广期所,争取更多期货品种上市,探索期货品种国际合作新模式;积极推动加快筹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联通境内外金融市场,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资管中心建设,加强资管机构招商引资和落地运营服务,借“南沙金融30条”之势汇集基金投顾产业,稳步开展“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
三是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特色金融服务高地。南沙将进一步完善大湾区特色金融服务体系,促进跨境金融业务扩面增量,争取成为全国期现货联动重点区域,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租赁产业高地,发展面向未来的数字金融业务。
四是提升产业链投融资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南沙将全面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增强金融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企业上市培育服务,通过加大信贷资源、优化特色金融服务等多措并举缓解融资贵融资难等问题。
五是完善金融监管和管理机制,打造金融安全示范区。深入推进跨部门、跨区域综合监管合作,构建适应南沙建设的金融监管创新机制;依托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平台,持续完善南沙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推动南沙金融持续平稳向好发展。
真金白银扶持激励 南沙释放金融开放创新乘数效应
为加快建设南沙特色金融港,充分承接“南沙金融30条”政策势能,确保各项政策红利精准落地,南沙同步配套更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加速释放南沙金融开放创新乘数效应。
“既要让金融机构在南沙获得蓬勃发展的养分,也要让实体企业借资本东风实现加速成长。”会上,顾昱向广大企业家发布推介南沙系列金融高质量发展配套政策。
针对金融产业,南沙出台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从产业集聚、发展运营、办公用房、特色金融、产业链发展、金融创新、金融人才等七方面,以全维度政策供给优化区域金融生态,全面提升金融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
集聚优质金融资源方面,通过产业集聚支持、金融人才奖励,给予最高1800万元奖励,丰富金融业态,吸引更多高端金融人才到南沙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生态圈。
激励企业提升规模效益方面,通过发展运营支持、办公用房支持,给予最高3000万元奖励,减轻企业运营成本,支持金融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助推南沙金融产业提档升级。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方面,通过产业链发展支持,充分发挥金融“源头活水”作用,鼓励商业保理、融资担保、保险等金融企业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最高补贴500万元,降低实体企业费率。通过特色创新支持,对特色金融创新项目给予最高200万元扶持,精准浇灌更多创新发展成果,加快南沙金融创新应用推广。
完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方面,通过期货金融业务支持,给予业务品种、交割仓库、发展壮大等奖励最高1000万元,支持构建期现货联动市场体系;通过跨境金融业务支持,对开展不同跨境金融业务的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支持;通过融资租赁业务支持,给予融资租赁支持、经营性租赁业务支持、飞机船舶等大型设备租赁业务支持,巩固全国融资租赁第三极地位;通过气候投融资发展支持,在气候友好型评价补贴、气候贷款、气候债券等方面加强支持,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
面向实体企业,南沙则推出“鲲鹏计划”企业上市培育体系,以全周期服务激活资本市场动能,强化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协同,构建企业上市全链条培育生态。
据介绍,一方面,“鲲鹏计划”聚焦“上市之路”,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指引与支持,加速上市进程。
一是梯度培育机制,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辅导一批、申报一批”的梯度培育机制,建设上市后备企业库,针对不同阶段企业的痛点提供精准服务。
二是产业链集群培育,鼓励产业链链主企业和龙头公司带头形成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
三是北交所专项培育,针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科技和新赛道企业,加强培育力度,推动其在北交所上市。
四是载体平台服务,依托区内产业园区和高校资源开展企业孵化培育,为科创项目提供跟踪服务,为重点培育企业提供IPO路演、再融资、产业链对接等增值服务。
五是国企资本运作,支持区属国企完善治理结构,加快上市步伐,联动省、市属国企在产业布局和基金投引方面发力。
六是风投创投扶持,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培育契合本地产业的高潜力企业。鼓励产业基金与上市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定向增发、产业并购等方式实现产业链关键环节落地。
另一方面,“鲲鹏计划”立足“成长之梯”,集成全区科技、金融、人才等13项培育企业的通用性扶持政策,分级分类助力企业成长壮大并登陆资本市场。
在初创阶段(雏鹰蓄势),护航企业初创第一步,打造优质孵化载体,提供最高3年场租补贴和10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高校及孵化企业提供营业收入达标奖励15万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对获得市级以上创新创业赛事奖项最高给予20万元。
在成长阶段(乘风展翼),加速企业成长跃升。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实施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联动科创母基金与跨境投资构建多元融资生态;用好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风险共担”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分级奖励企业产值突破,最高奖励2000万元,激励企业梯度扩张;提供本科生以上人才补贴,最高每月补贴4000元,培育发展新生力量。
在冲刺阶段(鲲鹏上市),培育资本市场生力军。打造“南沙区上市公司综合服务驿站”,做好梯度培育企业工作;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最高300万元奖励,支持培育核心竞争力;培育上市核心高管团队,骨干人才给予最高150万元奖励,高级管理人才最高按骨干人才奖励标准的2.5倍奖励。
“从特色金融港的宏伟蓝图,到真金白银的扶持激励,南沙力求构建一个覆盖广泛、层次分明、高效协同的金融生态体系,在承接国家战略、深化金融改革、赋能实体经济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更具突破性的一步。”顾昱说。
值班总编: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