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太原绿色社区行,“无车日”也精彩
中国早报山西讯(记者 胡立成)2025年9月21日,由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妇女联合会共同指导,山西禾伴公益文化交流服务中心承办,新建南路第一社区协办的“美丽中国,志愿有我——生态文明进社区”系列活动之“无车日,听见社区的心跳”嘉年华在新建南路第一社区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无车日为契机,通过营造无车的社区公共空间,引导居民重新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区的关系,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绿色生活的美好,共同探索宜居、低碳、和谐的社区发展新路径。
体验,让环保触手可及
在“自行车义诊”摊位前,专业志愿者正在为居民提供免费的自行车检修服务。“这辆车闲置很久了,经过调试修理,明天就能重新骑去买菜了!”刚修好爱车的李大爷高兴地说。这个摊位不仅让旧车重获新生,更传递着绿色出行的理念。
旧物改造区洋溢着创意与环保的氛围,居民们将带来的旧衣物经过剪裁、缝制,变成一个个实用的环保购物袋;非遗彝族漆画制作区域,居民们用天然大漆在环保材料上创作,体验传统文化与现代环保的完美结合;冰箱贴和公交卡套手工坊则聚集了不少亲子家庭。孩子们用环保材料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冰箱贴和卡套,每个作品都融入了绿色出行的元素。这些手工体验活动让环保理念变得可触可感,居民们在动手创作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和意义。来自社区的尚文清女士一边指导居民做手工,一边分享:“环保不是空话,就是把日子过好,不浪费、用心活。一针一线缝的是布袋,更是绿色生活的理念。”
科普,为家庭航筑牢防线
“家庭节能大转盘”展位前,居民们转动色彩鲜艳的大转盘,回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空调开多少度最省电?”“哪种热水器更节能?”居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既巩固了节能知识,也掌握了更多实用的家庭节能技巧。
水电燃气安全课堂作为重点区域,专业志愿者通过展板展示和现场讲解,系统介绍了燃气泄漏识别、触电急救、水管破裂等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理要点。志愿者们结合生活实例,详细说明如何预防家庭安全事故,并在险情发生时采取正确应对措施。这些贴近生活的安全科普活动,将重要的知识技能融入轻松愉快的互动体验中,让居民在参与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安全意识,更掌握了实实在在的应急技能,为每个家庭的平安生活增添了一份保障。
畅想,绘就无车社区新画卷
“假如没有车”互动艺术区为居民开启了一场创意与想象之旅。在共创涂鸦区,长长的画布铺展在地面,孩子们手持环保彩笔,认真描绘心中的理想街区,家长们则添上绿树、长椅和休闲广场,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无车社区图;旁边的低碳出行飞行棋游戏区气氛热烈,孩子们化身“棋子”,在游戏中学习环保知识。
这些互动艺术活动激发了居民的想象力,让大家通过创意表达对美好社区的向往。借助艺术的表现形式,绿色出行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居民们在共同创作的过程中,一起畅想着更美好、更宜居的社区未来。
行动,让绿色成为习惯
本次活动不仅是环保理念的集中展示,更是社区环保行动的新起点。现场设立的“绿色行动者”招募计划吸引了许多热心居民踊跃报名。
活动通过持续吸纳志愿者,让嘉年华的精彩体验得以延续,真正实现从“单次活动”到“可持续社群”的生态化转变,推动绿色生活方式在社区落地生根。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省妇联等相关领导出席活动,与居民亲切交流,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以“小切口”推动“大环保”的实践意义,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重在社区落地、重在家庭参与、重在日常践行。
此次嘉年华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社区公共生活的创新实验。它让居民亲身感受到:当车辆暂停,社区便回归成人与人相遇、交流、共享的温暖场所。而这,正是“无车日”最为深远的意义——让我们在车鸣暂歇的日子里,听见彼此,听见社区,听见未来应有的模样。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