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山西兴县:“柴胡羊”香飘冯家庄
中国早报山西讯(特约记者 高崇德)秋日的冯家庄,层林尽染。广袤的沟壑梁峁间,总飘荡着一种独特的草木清香——那是漫山遍野的小柴胡在秋风中酝酿的芬芳,更是“柴胡羊”行走的味觉名片
冯家庄村位于山西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西南方位,距离城区25公里,属丘陵山区,村域面积12.26平方公里。这里“背倚青峰对翠峦,山大沟深牧坡广”,不仅瓜果蔬菜美名远扬,更有一宝——风流最数“柴胡羊”。
大大小小十多座山上生长着丰富的小柴胡和多种知名不知名的中药材,自由放养的山羊以柴胡籽、叶以及各类山草为食,“柴胡羊”因此得名。独特的食源让这里的羊肉不仅没有膻腥味,反而带有淡淡的小柴胡清香,而且肉质细腻、纹理清晰,味道极其鲜美。羊肉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脂肪如凝脂般透亮,被村民誉为“小人参”。东胜市多家饭店的烹饪大师品鉴后赞不绝口,称其“清汤涮煮亦能唇齿留香”。
谁能想到,如今因羊而兴的村庄,曾深陷“山大沟深产业薄”的困境。“面朝黄土背朝天,玉米谷子和高粱”是往昔真实写照,“鸡屁股当银行”道出多少辛酸。穷则思变、创新思路,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踏遍山野之后,他们发现:贫瘠的山梁上,小柴胡等中药材竟蓬勃生长——这正是大自然赐予的生态密码,也是冯家庄村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
养殖能手魏兴元率先建起标准化羊舍;几年前,王峁东、白旭梅夫妇多方筹措5万元,从50只羊羔起步,推广“放养+圈养”“牧草+饲草”的生态循环模式;支委委员王二军带头开辟电商渠道,让”“柴胡羊”借着互联网“走”出大山。
王峁东一家的蜕变尤为动人。每天上午忙完农活和家务,中午时分,他便挂着水壶赶羊上山,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只羊的采食习惯;妻子白旭梅则潜心研究柴胡与其他牧草的配比。更让他们自豪的是,通过种养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地里产的玉米、黄豆成为优质饲料,农作物秸秆加工成饲草,而羊群产生的粪便又是上等的农家肥,这样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提升了土壤肥力,形成了“以种供养、以养促种”的生态循环链条。今年中秋节前,他们卖出50只成品羊,净利润6万元。捧着沉甸甸的钞票,这个曾为孩子学费发愁的农家妇女眼含热泪:“养羊虽然辛苦,但对俺们庄户人来说无所谓,这日子真有奔头了”!像王峁东夫妇这样通过种养循环模式实现增产又增收的农户,在冯家庄已不在少数。
如今,冯家庄的柴胡羊养殖户已发展至20户,存栏量达4500只。一批批养羊户由“小羊倌”变成“羊老板”。冬季的农家院里,灶台上炖着山药+胡罗卜+豆腐+羊肉,乳白的汤底翻滚着柴胡的清香,热腾腾、香喷喷,食之,让人味蕾大开。客商们闻讯赶来,只为预订这“秋日第一鲜”——去年冬季,东胜、太原、神木及兴县城区多家宾馆饭店就订购了1000多只“柴胡羊”。
山还是那座山,沟还是那道沟,但冯家庄人的精气神早已不同往日。当炊烟再次升起,羊肉的香气漫过山梁,我们仿佛看见:这种由山水孕育、用匠心守护的独特风味,正带着整个村庄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踏出越来越坚实的步伐。
值班总编辑 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