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白春礼在2025大湾区科学论坛“科技文明与共建幸福的对话分论坛”上的致辞

编辑:梓艺 发布时间:2025/11/06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张兆伟 陆丽萍)白春礼: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创始主席。

1_副本.jpg

今天,我们相聚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美丽澳门,共同迎来大湾区科学论坛-澳门分论坛的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论坛主办方,向与会的来自各界的朋友们、华商朋友、行业领袖以及所有关心科技未来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本论坛以“科技文明与共建幸福的对话”为主题,以“数智湾区,幸福共建”为主旨。这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之问,更是面向全球现代化进程的时代之问:在技术能力空前强大的今天,我们应如何引领科技文明,使其真正服务于人类对幸福生活的普遍追求?

科技与文明的当代使命

回顾人类历史,从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从信息时代到今天的智能时代,每一次科技浪潮都深刻地重塑了文明的面貌,改变了人类对幸福的定义与追求。今天,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交汇点: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科学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将我们推向一个充满无限可能,也伴随未知挑战的未来。

实现“数智湾区,幸福共建”的核心路径

在此背景下,提出“数智湾区,幸福共建”,其核心要义在于:

第一,科技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提升新质生产力,点亮生活的温度。

科技本身是中性的,但科技文明的走向必须是温暖的。新质生产力的要素,不仅仅是我们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城市,最终目标不是为了追求冰冷的算力和数据,而是为了让城市治理更高效、公共服务更便捷、人民生活更舒心。我们要让数字技术成为消除隔阂、普惠大众的桥梁,而不是制造鸿沟的高墙;要让智能算法读懂人性的需求,守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成为提升民生福祉、创造幸福感的“赋能者”。

第二,科技创新必须以“文明”为舵,引领正确的方向。

强大的科技力量需要有同样强大的文明精神来引领。在追求技术极限的同时,我们必须坚守伦理的底线,弘扬人文的精神。中华文明中“天人合一”的和谐观、“仁者爱人”的伦理观,与今天我们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向善的理念高度契合。我们要推动一场科技与人文的深度对话,让古老的文明智慧为现代科技注入灵魂,确保技术进步始终服务于人类的整体和长远利益。

第三,服务国家战略,担当时代使命

在此全球背景下,中国正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被赋予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它不仅是经济的湾区,更应是智慧的湾区、文明的湾区、幸福的湾区。在这里,我们探索以“数智”技术重塑城市形态、提升治理效能、滋养人文精神,其意义远超地域本身——我们旨在为中国的现代化城市建设,打造一个可感、可知、可复制的“样板间”,使大湾区成为全球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让科技文明的光芒,照亮更多人民通往幸福的道路。

第四,以“湾区”为试验田,以“一带一路”为桥梁,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我们深知,真正的幸福不可能在一地独享。

当前,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数字鸿沟等全球性挑战严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这要求我们必须超越国界与学科的藩篱,凝聚全球科技力量。“一带一路”倡议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 ,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路径。而科技合作,是这条路径上最活跃、最普惠的引擎。我们推动科技文明进步,终极目标正是为了赋能各国人民,共享安全、尊严与繁荣的幸福生活。

粤港澳大湾区,是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更是面向未来的文明窗口。在此推动的“数智湾区”建设,是一次关于“科技如何造福人类”的宏大实验,探索以人的幸福为最终衡量标准的新范式。使大湾区从“技术创新的高地”,走向“科技文明的思想策源地”。

我们将推动这一“幸福导向”的科技文明范式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让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交融互鉴,共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坚实的科技支撑与可行的实践路径。

携手共创未来

朋友们,科学的探索无止境,人类的幸福追求亦无止境。从全球愿景到湾区实践,再从湾区样板到全球服务,这正是我们对话的核心逻辑。让我们携手努力,以此次论坛为新的起点,立足大湾区、放眼全世界,以科技为桥,以文明为魂,共同绘制一幅人类城市幸福共建的新画卷,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值班总编: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