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湖南省溆浦县:木工技艺走出山村,带领村民就业致富
中国早报湖南讯(特约记者 刘文欣)雪峰山北麓的湘西溆浦县三江镇两江村,是与新化县、安化县接壤的偏僻边远山村。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地广人稀,远远望去,清澈的溪水从高山峻岭中分为两条溪流,如蚊龙喷水,跳跃着浪花,拥抱大山,蜿蜒流出,奔向资江。
山村少年,为谋生学木工技艺
这里是雪峰山腹地,交通闭塞,路弯坡陡,经济落后。千百年来,人们勤奋劳动,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干栏式木制吊脚楼里,过着宁静而远离尘嚣的乡村生活。
1975年彭小明出生于这山村里,11岁那年,因父亲去世的变故,这个贫困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成绩优秀的他15岁读到高中一年级,上有无能为力的母亲,下有年稚的弟弟妹妹,面对家庭特困,实在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回家务农,以此减轻家庭负担。
苍翠的群山,溪水从山脚下哗哗流过,流向远方。从小与大山为伴,家乡朴实的山水,淳朴的民风镌刻在心坎上。每当傍晚,来到小溪边,坐在那块光滑的石头上,凝望星空,心里想的是如何挑起家庭重担,改变家庭现状,过上幸福生活等错综复杂且焦头烂额的事情。但因年少,无人指点,无数个星光月夜,总也想不出一个什么名堂来。
(湘楚木作古建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 彭小明)
山村地方小,懵懂的他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只看到村里木匠陆国圣走村串户,天天做木工,在工作中不阴晒雨淋。少年的他在母亲的带领下,向陆师傅拜师学起了木工技艺,当时他虽年龄小缺力气,但霸得蛮鼓足劲,挑起装着斧头、锉子、刨子、凿子、锯子等木工工具的担子,跟着师傅翻山越岭干起了木工活。陆师傅言传身教这徒弟三年,人长高了,技术学到了,按照当地的乡俗,徒弟便可出师了。
他18岁出师,正遇90年代南下打工的大潮,山区的人们走出山乡,进入城里买房居家,好多村子几乎几年都没人建木房子,要建一栋也是砖混结构的房子,木工行业在雪峰山一带成了“冷门”。当时的彭小明真感茫然,路在脚下,不知道向哪里走?是放弃刚学到手的木工技艺出去打工,还是不负师傅的嘱咐,继续从事木工呢?在抉择着未来职业走向的时候,他坚守匠人之心,灵活地运用学到的木工技术,开始走村入户给别人打家具,接着办家具厂,搞室内装修等,从沒荒废干着与木工息息相关的行业,用学到的手艺在山里面过生活。几年里省吃俭用,也还清了家里欠的帐。
身处困境,走在传承路上逆袭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脑制图设计进入装饰行业,最早的CAD、3D等全是英文版本,对于学历不高的彭小明来说,面对它望而生畏,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这期间,为了工作的需要,他不得不购买了大量书籍,对着软件按钮一个一个地操作,下狠工夫整整自学了4年,从而掌握了电脑制图软件与相关设计知识。
在木工行业低谷的阶段,他时刻在寻求发展的机会。转眼到了2015年,当地有一户人家,想建一栋具有土家风格的木制吊脚楼,建造形式却要按照城里商品房的多功能布局,吸引了方圆数十里的众多木匠前去咨询后,但个个都打下了退堂鼓。
彭小明得知后,主动找到那户要建房的人家,对方见他如此年轻,心里满是疑惑,不敢相信他能建出这种要打破传统模式的木房,但他还是说服了对方。为了攻坚克难,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用15天时间聚精会神对着电脑搞设计,后来终于用一份数据精确、定义达标的图纸,敲定承建了这户人家的“新式吊脚楼”。
(彭小明与师辈周本忠在商讨构建方法)
当年,当一栋飞檐翘角、干栏周匝、设计创新、适用方便、布局合理、干燥通风的全新木制2层土家风格吊脚楼呈现在山乡时,十里八乡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仰慕和称赞。
一屋建成,声名远播,慢慢来找他建木房的人越来越多,技艺也得到了认可。身处困境中的彭小明深刻意识到,传统的木房不是过时了,而是原有建筑设计中存在着局限性,已不适应于人们对现代居家的要求。改进传统木房建造,成了他在传承路上至今探索的课题。
走出山村,带领木工创办企业
彭小明在木房建造中通过不断实践,大胆尝试,打破了数百年来木房构建布局中的一统模式,赢得了用户的热棒,他成了远近闻名建造木房的“能工巧匠”。从此,在他的努力下,木房建筑在雪峰山区一带从“冷门”又走向了“热门”的趋势。
(工匠们在对木房构建按图设计中)
2015年,他抓住商机,边接业务,边收徒弟,善听民意,广聚民智,凝心聚力,聚拢一帮手艺精湛的木匠们,走出大山,来到溆浦县城郊,成立了溆浦湘楚木作古建工程有限公司,开启了用木工技艺的创业之旅。公司现已走过8年历程,分为两个生产厂区,占地面积为50亩(已另预征土地100亩为扩建之用),有建筑设计、木工装饰、水电安装及油漆工等各类工匠从业人员200多名,他们很多人都是彭小明从雪峰山区带出来的农民,现都通过重操木工技艺,重拾希望实现了脫贫致富,为改变家乡面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做出了无私的积极贡献。
目前企业已成为湖南境内最大的木房生产建造单位,业务遍及全国很多省、市的乡村大地。
务实创新,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为提高生产力,节省人力资源,引进先进的设备,开发软件和智能化设备,促进形成智能化模块结构,运用工厂化机械化预制方法生产体系,是湘楚木作把传统工艺向现代工业化迈进的跨越。彭小明带领团队刻苦钻研,通过在生产过程中无数次实验、摸索、实用操作,研发出来的生产设备,运用于自己工厂中,使木材改料、压刨、扫边、开槽等多道工序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推进工业化进程夯实了基础。
在运营管理中,秉承质量至上,服务至上,用户满意的经营理念。近年来,通过网络传播、抖音小视频、用实例解说、宣传木房文化等,增进了人们对传统木房建造材料环保;施工进度快;无建筑垃圾;经久耐用防震;居住干燥防潮等特点有了认知和了解。现在公司每年要建100多栋木屋, 95%以上的业务来自抖音客户,年产值5000多万元,并呈业务逐年上升态势。
(工人们在车间内加速生产)
在厂区车间内,众多的师傅们有的在锯木、有的在画墨、有的在掏竹签、有的在铇柱头、有的在使用机器……他们分组分工明确,操作轻车熟路,处处充满繁忙的景象。现每天有60多名员工在厂区内生产,还有10多支力量雄厚、技术过硬的建造队伍150多人,根据业务订单,被派往到省内外的各个工地上实施现场施工,提供面对面优质服务。公司实行回访制,对每一项建筑工程,听取广大客户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在群众中得到了广泛好评,提高了信用满意度。
坚持不懈,传承路上不断探索
湘楚木作的很多木工们,从事木工的工龄都较长,他们有的是与彭小明共事几十年的师辈,有的是从雪峰山的通道县、中方县、新化县、溆浦县等山区而来的。杨建民是通道县的一名侗族木工,曾经失业在家,来公司的木工组按部就班有四五年了,工资收入每个月稳定在一万元左右。奉铁山、奉友山、周海余、周汉阶等在其它木工组,工资收入也都差不多。
(工厂化生产的仓储建筑材料)
彭小明从事木工行业已有33年。高兴的是,在木工们的共同努力下,把南方的木房建设从“冷门”带到了“热门”,并向全国推广,现在平均每一个月要建八九栋房子,带动了很多木匠就业。犯愁的是,现在建木房已不再是单调的传统建法,对创意和设计上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木匠都已进入老龄化,因为学徒少,出现了掌握核心技术的人才短缺。然而,木房建造是传统劳动力密集型手工艺,制作中的墨、榫、卯、眼等很多部分,现依旧需要依赖手工来完成,这方面传承力度薄弱。
彭小明带领团队在传承这传统工艺中,不断探索打造了对木房提高文化元素,提速时间观念,提升时尚个性的多个精品工程,融入了人们对居住的审美观念与要素需求,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贡献了力量。
开拓进取,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公司自成立来,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大力培养设计师,先后与长沙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合作,建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公司不断输送员工去培训学习,有的员工通过学习,现已成为创意设计、指导生产,技术革新的骨干。彭小明也经常走进学校作讲座,他还做通在大学学习室内设计的女儿的工作,要她兼俢木构营造技艺知识。现读研究生的女儿热爱木构建筑,毕业后将女承父业,把这项传统工艺不断传承下去。
当一栋栋木屋腾地而起;一次次建筑实现卓越;一处处风景展现乡村;一点点记忆乡村变迁……湘楚公司木作古建与系列技术,在当地已得到保护性传承, 2020年被湖南省科技厅、财政厅、国家税务总局湖南税务局授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荣誉称号,现正在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相信,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怀下,彭小明带领的团队,在传承传统工艺上发扬光大,道路会越走越宽广,前途会越来越光明,事业会越来越辉煌。实现心中的梦想,谱写出绚丽的篇章!
(作者手记:干栏式木房吊脚楼,是远古时代南方流传至今的一种古老建筑,最早可追溯至河姆渡时期。古人采用节约土地资源,依山近水就势而建,把物理力学等融入构建之中,廉价取材,造型精美,住着通风、干躁、防潮。现武陵山区,郁郁葱葱的山坡上,小溪小河边,随处可见这些“空中楼阁”洒落在苍茫的山水间,形成了南方民居文化的特色,是中国建筑中具有传统性的艺术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