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以文铸魂 绽放华彩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王光兴 通讯员 吴妍俊 放飞)广东“许峰诗歌研究群”于2023年12月正式成立,随后升级为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由邹中海担任院长。研究院汇聚了洪新爱、王光兴、叶小兵等一批核心骨干,秉持“行文意为先、崇古不固古”的理念,积极推动许峰诗歌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自成立以来,研究院坚持高标准遴选人才,广泛吸纳学界、政界与军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学家等精英,逐步构建起一个跨领域、多层次的文艺交流高地。
2024年12月,研究院成功举办了周年庆典,南北名家荟萃,贺诗联曲逾百篇,现场气氛热烈;同月25日,研究院于暨南大学正式挂牌,获二十余家媒体报道,标志着其从民间团体到省级学术机构的关键跨越。
2025年2月,邹中海院长与胡伟教授、许峰老师在暨南大学举行会晤,在总结前期实践的基础上,共商未来发展大计,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院的战略方向。
此后,研究院步入快速发展阶段,相继在中山德艺善道文创基地、中山金钟湖文化传播点、江门大鳌镇诗书画社文创基地、珠海斗门黄华欢名家工作室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并于岭南画派大师李英士故居举行授牌仪式,初步彰显其文化辐射力。与此同时,研究院深入新会沙堆镇独联村、古井镇宋元崖门海战文化区、大鳌镇以及中山民众镇等地调研采风,推动诗歌回归田野,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并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与美国、欧洲及香港等地的媒体开展合作,助力中国诗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基于前期的扎实积累与战略展望,2025年9月12日,经广东省写作学会批准,研究院更名为“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文学艺术研究院”。从“诗歌”到“文学艺术”,不仅是名称的更迭,更是格局的不断升华和使命的进一步拓展。
在学术与传播建设方面,研究院架构日趋完善,设立了涵盖许峰、胡伟、鱼志清、白勇、王建国、万龙生、卢润祥、甄池安、黄华欢、林子宁、邓新生、丘新梅、关润喜等40余位代表的顾问团队,并建立院刊系统,已累计发行院刊700余期,这一强大的智囊阵容,成为研究院开拓进取的核心力量。
研究院顾问团队群星璀璨,他们不仅在各自领域建树卓越,更将才情与热忱倾注于文化传播的实践之中。以下仅呈现部分顾问的风采:
1、许峰先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理论研究,先后出版《咏物悟道100首》《中国百座名山题咏》《四季如歌》《许峰诗论》等7部诗学专著。其作品以爱国主义和山水抒情为主,融古典意境与现代精神于一体,被誉为“当代诗坛的璀璨明珠”。2025年3月,获“广东省写作终身成就奖”。
2、万龙生先生是原重庆日报副刊部主任,现四川省格律新体诗研究所所长,获“格律新体诗终身成就奖”。他主导成立格律体新诗专委会,创办《东方诗风》诗刊,提出“三分法”新诗体式理论体系,系统梳理中国格律体新诗的百年发展脉络。2021年出版《六行弦歌集》,以三亚、习水等地采风组诗践行其诗学主张;2024年主持出版《咏絮今声——格律体新诗四人合集》并举办同名朗诵会,获四川省诗词学会官方致贺。
3、胡伟会长是广东省学术界的领军人物,积极倡导人工智能辅助写作,主编全国首套人工智能辅助写作丛书,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其主导的省级课题《大中小学创意写作课程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成功立项,为推动写作教学改革贡献重要力量。
4、邹中海院长是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知名文学评论家,三湘文学与三湘诗派的创始人,现任研究院院长。他长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文学评论,他专注研究爱国诗人许峰,提出“崇古但不固古”的学术理念,著有《四季如歌》《中国百座名山题咏》《咏物悟道100首》三部评论专著,相关文章被人民日报客户端、学习强国、中国网、中国报道及海外媒体广泛转载,学术影响远播国际。
5、卢润祥顾问出身书香世家,学养深厚。曾任中山西区文联主席。他是研究院的重要智囊,倾力传授其文联工作经验,并引荐众多文化名家加入,对研究院的贡献重大。受家学熏陶,他深耕美术史论研究与书画创作,主编或编著了《艺林探胜》《中华实用对联》《多维视野下的岭南画派研究》《石鼓文集联释义》《诗声自远:中山市西区诗词楹联集》《大美民间》《陈白沙慈元庙碑》等50多部学术专著,内容涵盖民俗文化、书画艺术、岭南画派研究等领域。其中,《多维视野下的岭南画派研究》是受命于岭南画派大师高剑父之子高励节先生的邀约而撰写的;以跨学科视角探讨艺术流派,学术价值显著,备受学术界推崇,已三次再版,还被多所高校列为博士生参考用书。卢润祥先生还参与编纂《西区志》,为地方文化传承提供珍贵史料。
6、黄华欢顾问曾任珠海市斗门区三职校长、珠海市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被誉为“唱着民歌的教育家”,更有“珠海沙田民歌之父”的美誉。其代表作《咸水歌传四方》《我是灯笼七彩树》《阿妹有顶竹篾帽》等屡获省级金奖;《南沙,我的家乡》《我有一张爱的地图》更荣获国家级金奖。
2017年,他创建首个沙田民歌工作室,倾力于非遗传承。主编《灯笼音韵》校本教材,出版《沙田放歌》《沙田民歌》等著作,系统梳理并传播沙田民歌的艺术精髓。2012年,他凭借自身在茶文化领域的卓越表现,被云南臻字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聘任为“品牌顾问”。2025年,被德艺善道文化产业(中山)有限公司聘为茶文化部终身导师,持续推动重货茶文化的传播。
在书画艺术方面,他亦有深厚修为,师从被誉“再世郑板桥”之称的徐千里国画大师的入室弟子。多次在珠海、澳门、江门、佛山等地参与联展,2024年“容纳百川 大德可风——容可权杯”大湾区书书画名家邀请展中,他的六幅佳作悉数拍出。2025年5月,作品《不可居无竹》被佛山档案馆永久珍藏,艺术价值在被肯定。
2025年6月,《粤海华章》正式出版。全书以“乐韵悠扬”“心爱教育”“翰墨飘香”三个篇章为脉络,清晰勾勒出黄华欢先生艺术与教育领域的卓越成就,生动呈现他多才多艺的创作面貌与深厚文化情怀。该书一面世,即在文艺界引起广泛关注,其影响力更延伸至高校课堂——广州应用科技学院的学子们已将该书作为专业学习的重要读本,进行深入研读和探讨。
7、何光泽顾问是中山市著名企业家,兼修书法、拳击运动,堪称文武兼修、商艺并蓄。在书法艺术上,他积三十余年翰墨之功,融古汇今,形成雄浑中见峻拔、潇洒中蕴沉厚的独特书风。其书艺以欧阳询楷书立其筋骨,锤炼出严谨端穆之法度;取汉隶之朴茂、汉简之率意,养就笔墨间的浑朴真气;临摹、研习当代行草名家甘路老师之技法,得其奔放畅达、灵动多姿之神韵。值研究院成立一周年暨建群两周年庆典之际,他特将书法佳作敬赠于红肩章罗浮山国防教育基地,此举不仅体现了其个人情怀,也进一步提升了研究院在军界的美誉度与影响力。
8、林子宁顾问祖籍新会沙堆独联,虽旅居加拿大,但心中始终未曾忘怀故土。自其祖父辈远渡重洋以来,“造福桑梓”便成为这个家族代代相传的坚定信念——无论是捐资修路、兴学建校,还是积极支持家乡的乡村振兴,百余年来,这份情怀从未间断。
林子宁顾问承继祖志,秉持“根在独联”的初心,以《独联侨刊》名誉社长的身份,将遍布世界各地的独联游子之心,紧紧联结于故园热土。他一生与善同行,乐于奉献。自2025年6月21日加入研究院以来,积极参与各项活动。近日,得知研究院即将举办成立一周年暨建群两周年庆祝活动,他慷慨赞助活动经费4000元,给予研究院莫大的支持。在此,研究院谨向林子宁顾问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他始终如一的善举与深情厚谊。
9、沈志昂顾问幼承家学,潜心书法艺术。其作品师古不泥、挥洒自如、飘逸劲挺,在国际和国家级大赛中屡获殊荣。博得有关领导和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杰出成就,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作品在法国卢浮宫、美国纽约、日本、韩国、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地展出,被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等收藏机构收藏。因其卓越成就,荣获“十大军民艺术家”“国宝艺术家”“中国书画百杰”“盛世中国书画名家”“红墙艺术家”等称号。
为庆祝研究院正式成立一周年暨建群两周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研究院面向院内成员发起征文及书画作品征集活动,得到积极响应,纷纷踊跃投稿。现将部分佳作摘录如下:
七律·许院成立两周年有感
文/梁志华
(广东)
志存高远办名群,
正气传宣受众欣。
雅士吟诗尤湧跃,
佳人出版甚辛勤。
睿明领导拓基地,
兴旺平台增会员。
最是同仁齐发力,
巅峰登占乐无垠。
2025.10.13
藏头诗:日月同辉山河共庆
文/王俊杰(天津)
[日]月同辉放光辉,
[月]晕而风惹人醉。
[同]舟共济手挽手,
[辉]煌灿烂彩云追。
[山]河共庆笑开颜,
[河]川山恋峰相连。
[共]创美好新生活,
[庆]贺祖国永向前。
贺许院周年庆
文/张善廷
长歌又起响文坛,
许院周年硕果繁。
墨海扬波吟盛世,
云笺聚秀颂民安。
鹏腾万里书青史,
鹰跃千川启巨澜。
共济同舟风雨渡,
齐心协力再扬帆。
2025.10.12
恭贺许院两周年
白勇(北京)
南粤新程恰两秋,诗潮涌处起高楼。
笔摇星斗裁云锦,心映山河入画瓯。
许氏门中情志藏,峰峦顶上雅声流。
今朝再启华章卷,且待清音满九州。
许院两周年贺联
白勇(北京)
1、两载诗潮涌南粤,裁云作笺,墨染山河皆入韵;
千章雅声承许峰,撷月为灯,心牵黎黍总关情。
2、许门诗润双秋景,
峰院韵传万里声。
贺许院成立两周年
文/秋歌
许院骚坛举帜遒,
如椽大笔写春秋。
江南塞北群英荟,
国粹传承创一流。
藏头诗:许院成立两周年
王光兴(湖北)
[许]院喜庆两周年,
[院]内精英汇群贤,
[成]绩显著作贡献,
[立]志携手奔向前,
[两]载拼搏把手牵,
[周]年喜庆笑开颜,
[年]年耕耘续新篇。
在胡伟会长、许峰老师及邹中海院长的远见引领及顾问团队的鼎力支持下,研究院的未来发展图景愈发清晰。展望前程,研究院将以更宏阔的视野及更坚实的步履,深耕于文学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持续拓展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在文化传承层面,研究院不仅是许峰诗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阐释者,更致力于推动其创造性转化者与创新性发展,让古典智慧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在社会责任的践行上,研究院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桥梁与平台作用,以文化浸润人心,以艺术服务社会,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坚定全民族的文化自信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我们坚信,研究院必将成为岭南乃至全国文化版图上一座日益璀璨的灯塔,愿其思想之光、艺术之辉,照亮更广阔的精神疆域,润泽时代,引领未来,谱写新篇。
【本文作者】吴妍俊,女,新会人,笔名碧泉。现为中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华侨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顾问。在《中国早报》《人民基层在线》《中国农业网》等新闻媒体发布作品数十篇。
值班总编辑:邱天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