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书香天地

卢贤交:青岛的前世今生

编辑:李兴 发布时间:2023/10/01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青岛的前世今生

云游中国——青岛行


 文/卢贤交


我梦想有一天,要看遍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城市,而且不仅仅是看遍,我更希望能认知它们,同时,想尽力将这种认知转化为文字,从而让我更多的朋友喜爱它们。当然,这个梦想纯粹是个梦想,因为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我的脚步难以触及中国的每一寸土地。然而,再大再复杂的事物一定是由一个个细小的单元所组成,我可以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付诸实施,今生能去多少地方算多少。


这个金秋时节,因女儿携出生才九个多月的我外孙子外出休年假,我有幸作为一名家政服务员跟随前往,来到了“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丽青岛。这次抵青岛之后,我们为携带外孙子出行方便租了一台七座车,而且为了让我们不虚青岛之行,能更好地认知青岛,女儿还专门请了一名专业导游。


我们到青岛的第二天,便开启了崂山太清宫之行。一路上,导游不负使命,便开始了她的侃侃而谈。她说,青岛位于黄海之滨的胶州湾入口处,背山面海,这里有中国大陆海岸线的第一高峰、天下第一仙山崂山。崂山、大小珠山、铁撅山等接连耸立,拱卫着胶州湾。在青岛,可谓是山入海中,海侵山下。山海相连之处,或礁石丛生,惊涛拍岸;或细沙轻语,柔情似水。远离海岸之处,则岛屿林立,郁郁葱葱。

1696136145206058.jpg

我们去崂山的那天,是个阴天有小雨的日子。对于用手机拍照而言,天气条件是不太理想的。但这样的天气反而让崂山更有一种仙气,细雨朦胧之中,薄雾覆盖下的崂山,更似一幅水墨国画。


一路上,导游为我们指点着山,述说着海,她说,青岛海岸线曲折,湾岬交错,大小海湾很多很多。这样的地势天成,让青岛天生就是富有经济、军事价值的良港。由此之后,她便把解说的重心倾向了青岛的过往。


古代青岛,人们以海为家,以渔为生。到清朝时,青岛只是拥有数百个村落几万人而已。1892年,为了巩固海防,清廷开始派兵驻防青岛,修建总兵衙门、炮台、栈桥。宽窄不一的街道和几十家商铺随之出现,从此,青岛作为一个刚刚萌芽的城市而登上历史舞台。


但在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青岛的巨大潜力,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军事重镇,而对其很多的城市功能暂时缺乏了解。


真正发掘出青岛潜力的是德国著名地里学家李希霍芬。他曾在中国实地考察数年,对中国极为了解,之后便极力向德国政府提议占领青岛:“此地可以建设一个伸展到华北的铁路网……欲图远东势力之发达,非占胶州湾不可”。


19世纪末的德国,虽然错过了列强瓜分世界的黄金期,却后来居上,其经济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英法等传统强国。于是他们有了一个野心,即通过建设一个“样板殖民地”向世界证明,德国在经营殖民地方面一定能超越那些老牌帝国。


青岛显然就是“样板殖民地”的最佳选择。青岛拥有极佳的地理条件,同时德国人认为青岛无需像上海那样需要和其他列强共享,也不像天津那样已经有太多的城市基础。青岛就像一张白纸,可以任由德国人规划蓝图。1897年11月,德国海军出兵占领清岛,清军未做任何抵抗,将其拱手相让。


殖民者踌躇满志,样板之城从此启幕。他们并没有急于做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是首先开展土地勘察,在完成青岛史上第一份城市规划之后,建设才全面展开。


当初,青岛整个城市的建设围绕着总督府展开。总督府正前方是开敞的广场,6条放射道路在广场交会,烘托出总督府的中心地位。总督府建在青岛观海山的半山腰处,新式的钢铁结构应用其中,钢材从德国远道运来。外立面采用青岛随处可见的花岗岩细方石构筑,整个建筑庄重威严,极具质感。诚如中国近代建筑之父梁思成所言:“这是融合东西多种文化理念于一体的建筑艺术巨制。”

2222.jpg

为保障建筑质量,当时殖民政府专门从德国国内请来建筑设计师和技术工人,青岛本地无法生产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皆直接从德国运来。当时的胶澳(青岛以前称胶澳)总督本人下班后会亲临工地视察,甚至登上脚手架检查施工质量。决不允许出现一点儿纰漏。德国人对当时青岛的所有行政建筑、宗教建筑、住宅都通过立法手段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定。而且规定建筑外形不能重复,这就使得各种风格、样式的建筑纷纷落地青岛。这种要求和我家乡大蓝田街道许多民居建筑物都是清一色拉帘卷闸门门面与火柴盒式的建筑主体外观大为不同。


在此,我得在下面插叙一个小故事。


几年前的腊月,因朋友生日聚会,我们应朋友之邀在蓝田城喝酒唱歌至凌晨。


朋友本就为人豪爽,从晚上在餐馆里大家互敬互喝,再到歌厅里喝啤酒为唱歌助兴,朋友已处于酒精中毒状态了。在歌厅里他已不只是唱歌跑调,而且不自觉地身趔趄,醉模糊。唱歌散场后,我们为了他的安全,由几个朋友驱车送他回家。


尽管朋友家我们曾经也是被他接去玩过一两次的,但谁都没有刻意地去记那门面特征了。结果,把车开到朋友家附近,发现这街道沿途一两百米都是清一色的卷闸门门面,清一色的白色磁砖外墙,还有统一模式的防盗窗。我们蓝田人都知道,为高效利用空间,为实现效益最大化,私人临街建筑是不会去凸现什么建筑风格的,几乎是千篇一律的火柴盒式的立面建筑,一栋紧挨一栋。


朋友自己都不知道家在哪里了,我们更是茫然。又因为他们家怕吵闹,卧室不临街,在三楼的里侧,在那个寒风冷凛的半夜,任凭我们怎么在街上声嘶力竭地呼喊,也总是喊不开门。那一次,是我们这辈子练声最卖力的一回了,从凌晨十二点二十直喊到凌晨一点,几乎历经了一堂课的功夫,终于才把他妻子喊下楼来接他上去。


好啦,故事插曲暂聊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继续着听导游娓娓道来。


1910年在青岛建成的基督教堂,拥有一个造型突出的钟塔楼。钟塔楼将整个区域渲染出浓浓的欧洲风情,不同时节,不同地位,都极具韵味。


除了对建筑事无巨细的追求,德国人还非常重视城市的绿化。为此设立了专门的“林务署”,当时的上海、北京等城市都派人前来参观学习。建筑之间,道路两侧,法国梧桐、槐树、银杏等树木穿插而置,配合当时广泛采用的红色屋顶,整个城市皆是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在当时的中国城市之中可谓独树一帜。加之青岛市区不断出现的山地、丘陵,所建建筑又顺坡就势,建筑群的轮廓连绵起伏,高低错落,构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


这时的青岛不再只是一座普通的小渔村或军事堡垒,而是一座个性鲜明的城市。经济上的成绩同样斐然。以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技术、理念建设的青岛港,从建成之初就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港”。它当时在许多方面都超越了香港和上海。


然而,好景不长,在德国人治理青岛17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青岛觊觎已久的日本,于1914年趁机对德宣战,随后代替德国人对青岛进行治理。日本人对青岛的经营方式与德国人完全不同。他们更多地实施急功近利的扩张与掠夺,将数万名日本人移至青岛,全面控制青岛的工业、商业和金融业。此时的市区规模虽然比德占时期扩大了三倍,但却是一种无序的自发扩展,自始至终没有一份长远的城市规划,而且建筑质量也明显下降,城市风貌大为倒退。


倒退与止步不前的日子是漫长的。“一战”结束后,五四运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响彻全国。1922年,北洋政府虽然收回了青岛,但此后数年的中国,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乱局之中,青岛的城市建设更是一落千丈。


直到1931年,驻防青岛的海军将领沈鸿烈被任命为青岛市市长后,青岛才逐渐远离战火局势趋于稳定。这时的青岛市政府深化了关于城市建筑的法规,设立了市区工程设计委员会,着力提升建筑质量,其中甚至还包括一个建筑建设审美委员会,对不符合青岛风貌的建筑一律禁止,对优秀的设计则予以奖励。


著名的八大关别墅群便在这一时期达到了鼎盛。我们是抵青岛的第三天上午来到八大关风景区的。八大关以二、三层独立式庭院别墅为主,拥有大量精美的建筑小品,景观疏朗,空间亲切静谧,犹如都市村庄。


八大关景区内共有三百余栋老建筑,其中,我们去了当时一些名流的旧居里参观。如三十年代的影星胡蝶所居的“胡蝶楼”;名人郭沫若的旧居“郭沫若书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八大关内有一栋融合了欧州四大建筑流派的古堡式别墅,人称“花石楼”,这是蒋介石当年在青岛所居的“蒋公馆”,是一幢珍贵的建筑艺术品。

3333.jpg

在八大关,我们足足游了一个上午。八大关,我们未曾在此居住,但今天是可以在此满足一下口腹之欲的,我们走得累了饿了,便选择在八大关内那家比利时领事馆旧址里开的餐厅,在那儿饱餐了一顿欧洲风味的比利时饭,品尝了原浆青岛啤酒。酒足饭饱之后,导游继续着她的话题。


1935年的青岛市政府出台了第一部由中国人制定的青岛城市规划,其中甚至包括了一条从青岛经新疆直通欧洲的铁路。然而,规划未及实施,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再次让青岛的发展陷入停滞。


抗战结束后,青岛历经内战、建国初期的曲折探索等社会变动,一些建筑风貌遭到影响,城市风格大变。建国初期,受苏联建筑理论的影响,以“肥梁胖柱”为特征的建筑物曾大量出现。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高楼的一味崇拜,又使青岛的城市风貌完全跳出之前的发展脉络,让青岛不再只是红瓦绿树,疏落有致,而是现代化的高楼林立,紧凑致密,且城市建筑群与大海交融穿插,滨海建筑群从低到高,层次分明,而在陆地上,密集的高楼有时还会被突兀的山峰打破,这使得青岛在钢筋水泥之中,依然还保持了些许山野之气。可谓是“山、海、城”浑然一体。特别是夜色之中,城市灯光璀璨,刺破薄雾,薄雾中的流光溢彩将青岛渲染出了一幅梦幻景象。

4444.jpg

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青岛,是中国开放功能区最集中、开放政策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因为它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基因。今天的青岛,已从一百多年前数百个村落的几万人之地,发展成了中国的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已跻身中国特大城市、GDP万亿俱乐部成员之列。青岛以全新面貌飞速崛起之时,极具特色的老城并未因此消亡,它的城市建筑依然是欧洲风情与中国传统及现代的结合,其城市风貌可以说是圆融中西,交融古今。我们相信,未来的青岛,永远是那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令人流连不忍离去的地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来日青岛更美丽!    

5555.jpg 

(卢贤交  2023年9月26日于青岛)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