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娄义华:平台可增设针对老人的专项服
作者 娄义华
近期,外卖平台“骑手帮扔垃圾”已在全国10个城市试点,专为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服务,此举值得提倡。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更展现了数字经济时代服务创新的可能性。从更深层次看,这仅仅是平台企业开拓银发经济蓝海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服务场景值得探索。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这个庞大群体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叫车、看不懂电子菜单点餐、难以搬运重物上楼...传统服务模式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明显断层。外卖平台推出的"骑手帮扔垃圾"服务看似微小,却精准击中了老年群体日常生活中的痛点。据相关报道,这项服务在试点城市反响热烈,不少老人表示"解决了大难题"。这充分说明,适老化服务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乏足够用心的产品设计。
平台经济在服务老年人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其一,成熟的配送网络可以快速响应需求。以上海为例,外卖骑手能在30分钟内到达大多数小区,这种时效性远超传统社区服务。其二,数字化平台能够精准匹配供需。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可以识别高频需求区域,优化资源配置。其三,标准化服务流程保障质量。从接单到完成的每个环节都可追溯,避免了传统家政服务中常见的纠纷问题。这些优势使得平台企业成为填补老年服务空白的重要力量。
放眼未来,平台企业可拓展的老年专项服务远不止于扔垃圾。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可开发"代买药品""陪同就医"等健康关怀服务;生活便利方面,可提供"代缴费用""家电简单维修"等实用帮助;精神慰藉方面,可尝试"陪聊服务""兴趣课程配送"等人文关怀项目。成都某社区试点的"跑腿+"服务就包含了代买生活用品、取快递等12项内容,深受老年居民欢迎。这些服务不仅具有商业价值,更能实实在在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当然,发展老年专项服务也面临现实挑战。首先是服务标准化问题。与年轻人不同,老年群体需求更为多元,对服务人员的耐心、细致程度要求更高。其次是安全风险管控。无论是上门服务的人身安全,还是代操作的资金安全,都需要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再者是可持续商业模式探索。部分服务可能利润微薄,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通过购买服务、积分兑换等方式实现良性循环。
政策层面正在为适老化服务创造有利环境。《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向企业购买助老服务,如杭州将"互联网+养老"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这些政策导向为平台企业发展老年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持。企业应抓住机遇,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动力。
从国际经验看,日本"银发经济"已发展出成熟模式。便利店提供送餐、健康咨询等服务,出租车公司推出陪诊专车,这些做法都值得借鉴。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立足国情,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服务体系。平台企业可以发挥技术优势,开发"子女代下单""语音助手"等符合中国家庭特点的功能,让科技更有温度。
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关键看其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平台企业推出老年专项服务,不仅是在开拓市场,更是在履行社会责任。当年轻人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各种便利时,我们的父母辈也不应被数字鸿沟所困。期待更多企业加入适老化服务创新行列,用科技的力量托起幸福晚年。毕竟,今天我们为老人提供的每项便利,都是为明天的自己积累福报。
这项服务的推广还需要注意几个关键点:一是建立严格的骑手培训机制,确保服务人员具备与老年人沟通的专业技能;二是设计简洁明了的使用流程,降低操作门槛;三是建立服务评价体系,持续优化用户体验。只有把每个细节做到位,才能真正让老年群体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而非障碍。
从更宏观视角看,发展老年专项服务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它不仅能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还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促进消费升级。随着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一个涵盖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多维度的老年服务体系将逐步形成。这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创新、社会协同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有尊严、便利的晚年生活。
值班总编辑 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