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百年老樟树 (散文)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4/10/08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许峰

 

在鄂东山区故乡的村头,生长着一棵百多年的老樟树,方圆几十里很有名气。自我儿时记事起,樟树的躯干要两三个小伙伴手拉手才能围住。我十九岁那年参军离开故乡已四十多年,老樟树越长越伟岸,现如今躯干要两三个大人手拉手才能围住,冠界已达四五十米方圆,夏日炎炎,六户人家的自然村几乎全在树荫的遮蔽之下。因此,树下自然成了村里男女老幼夏日纳凉、秋日聊天的好地方;邻村外出打工春节返乡的少男少女们,也喜欢三五成群来老樟树下摆炉烧烤,饮酒嘻闹,其乐融融!

 1.png

我虽说是个无神论者,但我始终相信古树名木有灵气。所以几十年来我尽管远离故土,在异地他乡生活和工作,一直记挂着村头的百年古樟树。有一年回故乡探亲,我像往常一样,见到老樟树像见到久别的亲人,站在老樟树面前凝视良久,突然发现老樟树躯干离地面约两米高处竟长出了一只三四寸长的“树眼”。实际上,我明知那是被人在树皮上用锐器划了一道口子,久而久之就长成了人眼睛的模样,但我从心底莫名地相信那就是老樟树的眼睛,我凝视着她,她也好像在凝视着我,片刻之间,竟有一种心灵相通的感觉,似乎物我两忘了!

 

也许应了树大招风的古训,由于村头老樟树远近出名了,在近三十年中竟惹来两次厄运,差点夭折!第一次是二十多年前,老樟树被一位做家具生意的老板路过看上了,觉得有利可图,给村里干部提出买下老樟树做木材。老樟树的树权是集体的,村里个别干部同意了,我本家的几位堂兄弟极力反对和阻止也没用,做中医的一位堂兄只好给我打电话。我一听火冒三丈,一天十几通电话,又骂人又训斥,最后请在我们村挂点的副县长兼公安局长亲自干预,这才让老樟树躲过了那次刀斧之灾。

 2.png

老樟树第二次厄运出在十几年前。我故乡的那个自然村有六七户人家,左右和背后都是山,村前相挨着两口山塘,老樟树就长在两口山塘之间。由于长年山塘水浸泡,老樟树四面发展的树根很多裸露在外面,无法很好的吸收营养,眼见着枝杈一年比一年干枯,树叶也越来越少。那年我回故乡过中秋,看到这种情况,下决心要救救老樟树。我把村里几个干部请到家里吃饭,酒至半酣,我对他们讲:老樟树是我们这个塆的魂,必须保住她!我出钱,你们找民工和机械,在老樟树根裸露的外延,用石头和水泥浆砌成护坝,把山塘泥挖起来填在里面埋住树根。村里几位干部都是年轻人,书记是一位退伍兵,像接到首长命令一样,异口同声答应得非常痛快。工程半个月就做完了,老樟树像大病初愈的人一样,慢慢恢复了往年的生机。

 

四年前我退休了,固定每年回祖屋住两次,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来到老樟树下,欣赏着她那壮硕的躯干和郁郁葱葱的树叶。我在想,多少年后,也许我不能像现在这样陪伴老樟树了,但她会永远陪伴着这个小山村,她的魂魄会永远护佑着这个小山村的世世代代。同时我也相信,绿水青山对于人类的意义会深入到我们后代的血脉之中,他们会像我一样保护着这百年老树魂,直至永远!

 

 许峰近照.png

作者简介:许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四本书。2018年退休后,以一首《退休感言》荣获108位国家级书法家同书一首诗的厚赠,并在惠州市博物馆成功举办《百家一曲颂晚情一一全国首次百位国家级书法家同书一首诗书法展览》,自此步入诗坛。许峰写诗不喜无病呻吟,不追风花雪月,不求格律工整,讲究思想内涵,坚持以意为先、不以律害意,在古体诗写作中独领一风。三年来共创作诗歌300余首,获得全国性征文大赛金奖、一等奖、二等奖共四次。《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年初以“好诗不过近人情”(作者:江苏大学文学院教授、专业古诗词研究学者)为题、以6千余字的篇幅评价了他的首本诗集《咏物悟道100首》。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