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当代汉诗语言与组合机制的重建
一一对许峰老师诗歌诗学中咏物悟道二重机制理论的初探
文/邹中海
一、许峰诗歌诗学的超前意识
许峰老师是我国当代诗歌语言和诗歌秩序的重建者,“崇古不固古“的理念,“行文意为先”的方法,打破了现代人被“古“束缚的规则,让诗歌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和多维度的表述方式,更能传情达意,紧扣主题。在AI时代,他的创作更是奠定了当代诗歌与文学的基础,为诗歌绝处逢生留下了一条生路。
诗人许峰
科技文明的高速发展,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如果因循守旧,故步自封,没内涵和真情实感,只在形式上的抵达,AI几秒钟就能完成。AI拥有人类无法与之抗衡的知识储备和运算系统,运用大数据模型、分析算法,在已知的知识领域,很快就能写出一首首风格迥异的诗歌;但这样的诗歌有意义吗?没有!它不过是一堆辞藻的堆砌、按一定规则拼凑而成的诗歌样式。既没有温度、情感和内涵,也无法体现出个性化以至“为何写、为谁写”的人文关怀,所以也无法与人类的情感共通。这也让我想起,当今诗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老干体”“拼盘诗”都和机器写的一样,没有半点人文价值和艺术性。
在AI时代,能战胜机器的就是靠细节,以情感、温度和个性等方面的呈现而形成的个我风格与人文关怀,才能作为战胜AI的制胜法宝。因为这也是AI永远都无法达到的高度,它毕竟是非人类创作,无法体悟人的情感、思绪、痛点与笑点,更无法体现出“个我”的个性化,诗歌恰恰是个性化的体悟。AI即使能够体悟,它也毕竟是假的。所以当伦理与科技文明发生碰撞时,那些真诗人的价值就更是显山露水,如星光璀璨。从这个方面来看,AI写作,无疑是对当代诗坛的一场“打假“运动,也让纷纷扰扰争论不休的诗坛有了清晰的评判标准。AI分分钟钟就能取代那些内容空洞、形式死板,缺乏温度、情感、个性化表达的伪诗、非诗与假诗。因此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创作不必回避,更不必恐惧。人的悲欢不尽相同,AI不可能把每家每户的悲伤都能提前照录。它的算法,不过是建立在已知的基础上和对未知的推理。它的语言与内涵并不代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状况,无法与人建成情感通道。所以我认为AI的出现对真诗人来讲,是一件好事,它像一面“照妖镜”,让一些伪诗、非诗、假诗无处遁形,让一些伪诗人原形毕露。
由此可见,在AI时代,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还是当代诗歌的“拯救者”和引路人,他用几十年写作得出的经验,是在集前人智慧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囊括了一切新奇和机智、能承前启后、也是无法替代的诗学理论,他也因此会成为开宗立派的“一代诗宗”。他的诗歌诗学,也给文学界、学术界的研究提供了鲜明的路径,在人类的发展由农耕文明时代的创作,到工业文明时代的创作,再到人工智能时代的创作,指出了方向。
许峰老师有浓厚的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他在许峰诗歌研究院群直言不讳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院群各位老师多关注一下社会问题和民生问题,这应该成为我们写诗、行文的一种责任和追求。”据笔者观察,他近段时间的创作,以新诗为主,用更加明白晓畅的语言,来体现他的人文关怀。比如他在节前为农民工所写的《农民工春节返乡吟》和节后所写的《小雨》,都体现出诗人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思想。研究他的诗歌诗学,不能用简单的“值与不值”来判断,而是人类在当代社会所引发的情感碰撞、乃至在高科技文明面前所必须面对的一场“大混战”,不但会关系到诗歌的生存与发展,也会关系到很多弱势群体的生计问题。道德沦丧、人工智能的介入,都会渗入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既是时代的亮点,也是时代的痛点。如果我们不从人文关怀入手,这将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因此,我们在新年的开篇,就以许诗中“咏物悟道”两个知识点开始,做一些阐述。今天的讲解略有点高深,我力求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来讲述。
二、许峰诗歌诗学的二重机制,源自儒释道文化
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多数“文以载道“为主题,少数是闲情雅趣,正在讲述的这一本主题诗集,更是直接以“咏物悟道”命名,在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中,咏物与悟道是两个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学概念。正始文学,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玄学,一部分是诗文。玄学算在哲学那一派,是正始年间兴起的一种新思潮,主要是以老子庄子和易经三本书做理论依据,来反对汉代以来的儒家道统。玄学算是魏晋之交,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革命,它的先导是孔融刘表等人,而它的领军人物,就是王弼、何晏与夏侯玄。这三个人都受曹爽牵连,死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但他们开创的玄学传统还是流传下去,并对后世中国思想特别是文艺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里有一点要特别申明,中国的正始文化,历来是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易经》划归到玄学一派,但又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就包括了《易经》。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武当山的道教得出结论。张三丰是武当山道教内家功夫的开山祖师,但他的武功却出自释家的少林。这是另外的话题,只做一个旁侧证明。四书五经是体现儒家思想的主要经典著作的总称。“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部儒家经典,“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四书五经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精华所在。由于其涵盖的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也具有极高的地位。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思想、伊斯兰教思想、佛教思想并称为世界四大思想瑰宝。
因此有人说儒家思想,不是宗教的宗教,关于这个评价,笔者认为是还不够准确的。在我国,儒家思想,高于任何宗教,几千年来,都把儒家思想捧为“道统”,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社会秩序和风俗习惯,以及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很多优秀的思想,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等,都是在任何时代都应该提倡的。当今的社会现象,以丑为美,弄假当真,亲情淡薄,其实都是违背了儒家思想的。而这些被人遗忘的优点,在许诗中多不胜数,我们选两首诗人写给父母的诗、一首写给孩子的诗和一首写给“老农”的诗作为展示:
其一、怀念父亲
褴衣粗食一生艰,沥血育后奉薄田。
春秋易逝雏亦老,岁月不改是思念!
其二、祝福母亲
幼孤篱下泪无边,暑去寒来有谁怜。
如今鹤发童心在,徜徉山水期百年。
其三、“六一”儿童节感怀
蹒跚走过彩云间,浩渺憧憬入眼帘。
似水流年终不负,回首笑慰今生缘。
一一辛丑年“六一”儿童节于惠州
其四、老农秋收咏
薄雾轻绕垅上晨,老农荷镰带束身。
嘴角烟头闪快意,一片金黄映笑唇!
一一庚子年初冬草就于惠州
这几首诗都生动地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儒家思想,尊老爱幼,以人为本,悲天悯人,这些都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境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他同时也问道老子,所以儒家思想中也含有“道家“文化。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孔子曾五次问道于老子,可见孔子思想与道学之间的渊源。儒学最早的集大成者孔子是一位大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大成至圣先师”,应该称为贤圣。是达到了圣人修为层次的一位儒学大家。他的“圣”,“圣”在什么地方?“圣”在紧紧扣住了“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是他思想的核心。在老子、孔子之前的2500年或更久远,中华大地上都是土生土长的儒道文化一脉相承,作为主流文化。到了唐朝,儒、释、道文化三峰耸立。我们研究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必须要了解中国的正始文化,因为许峰老师深厚的国学底蕴,是有出处的,只有在研究过后,得出的结论,才是比较真实的,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也是集儒释道文化的大成者。
三、许诗是咏物悟道最好的结合体
咏物诗,作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独具魅力的一脉,以其细腻的观察、深刻的寓意和精湛的造语技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万物深邃的情感与哲思。在这类诗作中,诗人往往借物言志,通过描绘物象的形态、特性与境遇,寄托自己的情感、志向或社会批判。本文就以许峰老师的组诗《苍天四象题咏》《反弹琵琶伎乐天》的组诗中的《咏荷花》《叹垂柳》为例,深入探讨咏物诗在诗语上既指物又指人的双向性特征,揭示其独特的语言魅力与思想深度。
首先我们要明白,咏物诗,顾名思义,是以某一具体事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然而,优秀的咏物诗并非仅仅停留于对物象外在形态的简单描摹,而是能够超越物象本身,达到物我交融、寓情于物的艺术境界。在这一过程中,诗语的双向性——即同时指向物象与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了咏物诗的重要特征之一。我们先来看许峰老师的第一组诗歌:
《苍天四象题咏》
其一、风
轻拂曼舞柳丝条,狂飙席卷鬼狼嚎。
纵使无常何所惧,山自巍然看草摇。
其二、雨
细润原野万物昌,暴虐江河变汪洋。
水似无情人有志,兴利除弊岁月长。
其三、雷
隆隆万钧天颜开,广宇生灵敞胸怀。
但求祥雨滋大地,听凭霹雳落尘埃。
其四、电
鞭裂苍穹舞银蛇,乌云遮日天泪垂。
待到骄阳撕幕出,极目晴空暖风吹。
一一辛丑年春日于惠州
这几首诗是以风、雨、雷、电为咏物对象,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寓意著称。这组诗的前两句,都是对苍天四象的自然现象的描绘,其形象性非常有震憾力和气势,也是诗人对内心情感的强烈表达和渲染。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物象寄予了美好的愿景,诗家语言在指物的同时,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了指物与指人的双向融合而到道的高度。
四、正反对比,都指向正道
接下来我们再看第二组《反弹琵琶伎乐天》,节选前两首:
其一、致荷花
亭亭玉立享誉高,污泥托举竟风骚。
自是洁来还洁去,莫忘糟糠孕妖娆。
其二、叹垂柳
弓腰袖手江湖边,随风摇曳翻闲篇。
曲生百年无梁柱,只为悦君人世间。
第一首《咏荷花》,诗人以荷花为对象,通过对“污泥托举、洁来洁去“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的高洁品质。同时,诗人借荷花自喻,表达了自己在现实环境中坚守节操、清高自持的志向。诗句“自是洁来还洁去“,既是对荷花特性的精准刻画,也是“莫忘糟糠孕妖娆”的品德抒写,是诗人对精神高地的颂扬。这首诗我是非常喜欢的,所以也多次引用。诗人用一生的操守,论证了荷花般的品质。诗语在咏荷花之时,也巧妙地指向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实现了物我合一的艺术效果。
第二首《叹垂柳》,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浮华外表的不屑,诗人强调的是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弓腰袖手江湖边,随风摇曳翻闲篇。曲生百年无梁柱,只为悦君人世间。”读来令人唏嘘不已!这两首诗通过对比,反映了作者追求高贵品质的态度,以及不愿随波逐流、保持独立人格的愿望。此诗还表现了社会伦理和个人修养:从社会伦理的角度来看,《咏荷花》《叹垂柳》都向社会传达了一个信息,即人们应该像荷花一样,注重内在修养而非外在表现,也巧妙地映射出了诗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咏物诗还有很多的艺术手法,在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中都有生动呈现。许峰老师也在继续创作中,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就是一家专门研究许峰诗歌诗学的研究机构,我们每周至少推出一篇许峰诗论,有些没有讲透或没有讲到的知识点,留给下次再讲,也欢迎读者朋友们补充修正。在AI时代,如何能保持诗歌的长远发展和诗歌的生命力,许峰老师已做出了表率,学习和推广许峰诗歌诗学,是我们这些爱诗者共同的责任。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也是当今唯一能与AI抗衡的创作正路,愿与您分享探讨,共同进步。上述诗人的咏物佳作和诗学观点,就是这一特征的生动体现,它们以独特的语言魅力与思想深度,必将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诗集《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诗论《许峰诗论》七本书。
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央视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组稿:洪新爱 王光兴)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