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static/upload/image/20200527/1590565733216551.jpg)
查看手机网站
诗坛热词 艺脉千秋
——浅谈许峰诗歌诗学对当代诗歌艺术创作的影响
文/邹中海 图/王光兴
一、年度热词 许诗在高处
新年钟声回荡,日历翻开新篇。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在岁月流转间,步履坚定,继续扬帆,是什么赋予我们内心坚定而笃实的力量?读者心中肯定也和我们一样有了答案,就是许峰诗歌诗学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于晨昏忧乐间,好诗似老友,历久弥新;在寒来暑往中,似一股清流,常伴长情。
研究与写作离不开广泛的阅读、对比和思考,评书立论的人更是如此,我们将目光探向历史的深处,于文明深处采撷力量;将笔触深刻阐释许峰诗歌诗学何以能如此气势磅礴,气象万千,独一人而浑然千军万马。
作为年度热词,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领先于时代,他用笔精心勾勒的文化图景,已成了我们这个时代最能触动人心的地方。长盛不衰且持续上扬的势头,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当代诗坛的认知。通过许峰诗歌诗学,我们能窥见当下艺术创作与研究的新方向、新态势和新思维方式,在AI时代,更能感知到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我们都说许峰老师诗歌诗学得好,如果仅此而谈,实乃抽象,无法阐述许峰诗歌诗学中博大精深、艺脉千秋一脉相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杜甫诗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作为许峰老师诗歌诗学的研究者和学生,溯源许峰诗歌诗学,原来源自于屈原、宋玉、杜甫、苏轼、陆游等前代先贤先哲的传统,只不过时代不同,语言语境和文体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更细腻饱满,但“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的内核,始终是一脉相承、没有变化的。今天我们就试以许峰老师春节前和春节后所写的两首不同体式的新诗,做出一些新的诠释。
二、艺脉千秋传佳话,笑中带泪赤子心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说过:吾国近世文学之大病,在于言之无物。今人徒知“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而不知言之无物,又何用文为乎?吾所谓“物”,非古人所谓“文以载道”之说也。吾所谓"物",约有二事:
(一)情感。《诗序》曰,“情动于中而形诸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此吾所谓情感也。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而无情感,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行尸走肉而已(今人所谓“美感”者,亦情感之一也)。
(二)思想。吾所谓“思想”,盖兼见地、识力、理想三者而言之。思想不必皆赖文学而传,而文学以有思想而益贵;思想亦以有文学的价值而益贵也:此庄周之文,渊明、老杜之诗,稼轩之词,施耐庵之小说,所以夐绝千古也。思想之在文学,犹脑筋之在人身。人不能思想,则虽面目姣好,虽能笑啼感觉,亦何足取哉?文学亦犹是耳。
文学无此二物,便如无灵魂无脑筋之美人,虽有秾丽富厚之外观,抑亦未矣。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思想,又无真挚之情感,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胜之害,所谓言之无物者是也。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二者而已。
没想到胡适在百余年前说过的话,在当代文坛诗坛仍旧是没有多大的改变,所以我们今天就以许峰老师近段写的两首新诗,论证一下前辈大咖们的理论。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的色彩,提供新的思考方式。这两首新诗都写在春节前后。《春节农民工返乡吟》击中了很多游子的泪点,短短几天就创下了三十多万的阅读量;后一首《恭喜发财》更是十来个小时就创下了二十多万阅读量的奇迹,聚焦反映了当今残酷的社会真相,揭示了底层老百姓的生存状况,击中了大批大批老百姓的软肋,堪称两首当世的《石壕吏》《鬻海歌》。我们把这两首诗,先分别展示!
《农民工春节返乡吟》
文/许峰
地当床
棚作房
风餐露宿又一岁
抬头朝北望
雪花化水滴屋檐
那是慈母泪
悄声盼儿归
摘工帽
收行囊
泥土沾衣登列车
归心飞故里
羞涩口袋伤干瘪
莫怪妻儿怨
披星已力竭
炉火酣
草堂醉
短暂欢娱又离别
再荷耕牛力
休言薄酬沥汗水
等待隆冬过
希冀春花飞
——甲辰岁末于惠州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在春节前所写。何谓抒情诗,就是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我们看这首诗的描述,没有特定的人物对象,农民工只是泛指,却带有诗人很浓厚的思想感情。反映出诗人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与关心。宋朝文学批评家严羽,写了一本《沧浪诗话》,“沧浪”是严羽的别号。在《沧浪诗话》里,他说汉魏诗跟唐诗都是“第一义”,就是最高的道理、最高的成就,这个“第一义”他引用的是佛家的话,佛家说最高的成佛的道理是“第一义”。关于这个“第一义”所说的道理,在笔者看来,佛家就是慈悲,到了儒家,可能就是民本思想和人文关怀。因为儒家,首先的核心思想就是“仁”。“仁“代表着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是对他人的关爱、尊重、同情、包容和友善。这和佛家“众生平等”“扫地不伤蚂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爱是一致的。
许峰老师的这首诗分为三节,第一节就体现了一种关爱之情:“地当床/棚作房/风餐露宿又一岁/抬头朝北望/雪花化水滴屋檐/那是慈母泪/悄声盼儿归”。再引用一下严羽的观点,严羽说最好的诗,就是能体现出“第一义”,因为这是诗歌最高的境界。自古以来,诗歌和佛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光是诗歌很多就是用来祭祀的佛歌。我们来看诗歌的“诗”的字的结构,左边是“言“字,右边是“寺”字,这样也很容易展开联想,诗是寺庙的语言。其中的内核,就是慈悲与关爱。要达到佛家的这种境界,就必须靠“悟”。笔者正在讲述许峰老师的那本主题诗集,就直接以“咏物悟道”命名!“悟”不只是说你“知”就可以了,“知”只是表面的感知;而“悟”就是通过表面的“感知”,从内心深处有一种体会和感受。这是中国诗歌里最精微、最重要和最高的境界。比如佛家通过表面的感知:怕伤了蚂蚁的性命,所以扫地时尽量避开;怕飞蛾扑火,就用丝纱罩灯,都是从表及里,源自内心的慈悲。
我们再来看第二节:“摘工帽/收行囊/泥土沾衣登列车/归心飞故里/羞涩口袋伤干瘪/莫怪妻儿怨/披星已力竭”。这几句诗,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诗人的仁爱和关爱之情,使我们能够有一种很深刻的体会和感受。而诗人的感受,就源自于他关注民间疾苦的感知。这也是诗人最难得的地方,表里如一,言行合一。中国从古至今很多的诗人,诗写得非常好,但真正等他们去做官的时候,马上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对民间疾苦视而不见,有些甚至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官场很多的人也是文人、诗人出身,为什么变化会如此之大呢?就是他们内心缺乏了以人为本、感同身受的同情心,所以当他们有了功名之后,就不会管人民的事情了,反而变成了谋取利益的手段。
我们再来看第三节:“炉火酣/草堂醉/短暂欢娱又离别/再荷耕牛力/休言薄酬沥汗水/等待隆冬过/希冀春花飞”。这几句诗夹叙夹议,很有特色。不要看只有短短的七行三十来个字,其实分为了三个层次:“炉火酣/草堂醉/”为第一层次,描述了农民工回到家里,喜悦相聚的情景;“短暂欢娱又离别/再荷耕牛力/休言薄酬沥汗水”,为第二层次,短暂相逢马上又是离别,“再荷耕牛力/休言薄酬沥汗水”,体现了农民工在现实生活中的那种无力感,生活所迫,不得不忍辱负重,苟且前行;后两句为第三层次:“等待隆冬过/希冀春花飞”。写得非常好,产生了很大的张力与余味,是全诗的“诗眼”,所以全诗哀而不伤。这既是农民工期待下一个春节重逢的希望,也是诗人希望农民工在下一个春天里有更大的收获,呈现的是一片春暖花开的图景。
为什么我刚才说的体会和感受由“悟”得来的,就是在情景之中有感发,这也是许峰老师诗歌诗学的重要特色之一,体现的是“第一义”的最高境界。
三、风和日丽发财声 只是老友长叹气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许峰老师的这首《恭喜发财》:
《恭喜发财》
文/许峰
“恭喜发财”
风和日丽的早晨
当我来到老友的服装店门口
一声仿人鸟语让我一惊
老友养了多年的八哥
竟然开口说人话
它在金色鸟笼里
上窜下跳
萌态可鞠
见客人就来一句“恭喜发财”
逗得路人喜笑脸颜开
正月初八
多数商家新年开张的日子
寓意发发发
老友的服装店却店门半掩
在不停的“恭喜发财”鸟语声中
老友却没有往年拜年的喜气
见面一声叹息
“发什么财”
好像是喃喃自语
好像是同我打招呼
也好像是对鸟语的回应
我进店一看
衣架无时装
只留一地尘
十几年前
老友斥资二百万
在“一店富三代”的暄闹中
买下这个档口
虽无大发
却一家生活无忧
电商的挤压
众多实体店只好关门
当市场被少数人操控
当财富被少数人掠夺
多少赖店生存的升斗小民
只能无力地接受惨淡
愁眉不展
苦水暗吞
“恭喜发财”
八哥继续在金色鸟笼的横梁上
上下跳跃
渴了喝口主人装进水盅的水
饿了吃口主人准备的佳肴
对着来往路人喊个不停
它那里知道
主人心中的苦楚
它那里懂得
一句“恭喜发财”
口号万遍
也改变不了主人的窘境
“恭喜发财”
这声新年喊不停的鸟语
但愿不只是一句口号
但愿伴随着新年
变成现实
暖热千万百姓的心
一一乙巳年正月初八于惠州
这是诗人写于春节后的一首叙事诗,所谓叙事诗,是相对抒情诗而言的,是诗歌的一种体式。但要注意的是,抒情诗里也有叙事,没有叙事就没有支撑点,比如上文中所讲的那首《农民工春节返乡吟》,尽管没有抒写人物的特定对象,却讲了春节农民工返乡的事情。相反,叙事诗也是相对抒情诗而言的,没有抒情,就不构成诗,只能说是讲稿或说明。所以抒情诗与叙事诗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是诗歌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抒情诗与叙事诗是我国诗歌体式的两大框架,由此而延伸出多种诗歌体式。叙事诗是以叙述历史或当代的事件为内容的诗。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我国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等。
在这里我想就许峰老师的这首叙事诗,再讲一个知识点,在我国传统诗歌中一个特别的名字一一就是兴象。明白了什么是兴象,就能更好地理解许峰老师诗歌诗学里深厚的底蕴和博大精深的国学基础。何谓“兴象”,就是带着感兴的、使你能够感发的形象。这在我国唐代诗人的作品中非常明显,比如李白的诗、杜甫的诗、王维的诗等等,常常借助大自然或其它景物来传情达意,抒发情感!许峰老师的这首诗,也是借助了“服装店”这个景物为突破口,传出自己的心声,表达了他对底层老百姓的同情。
这首诗分为五节,除标题外,这首诗出现了六次“恭喜发财”。这些看似吉利的语境,却反衬出民生的艰难。我刚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想到的就是刘德华演唱的“恭喜你发财”那个喜庆的画面。而且此诗是诗人在正月初八去老友那里,所看到的情景而引发的感想。“八”在广东话中,也是最让人讨喜的:“要想发,不离八”,“八八八,发发发“,这么多吉祥元素叠加到一起,却被老友的一声“发什么财”的话语拉回了现实。这里面的铺垫,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锲子”,这位老友,虽不算大富大贵人家,但绝对算中产阶级。他能花两百万买得起商铺、开得起服装店,说明原来是有钱人。中产阶级尚且如此,那些底层老百姓的处境可想而知。所以,这就直接发生了关联,正因为老百姓没钱了,他的店就很少有人光顾了。由此可以展开联想,电商冲击或许只是其中之一的原因,老百姓口袋的“干瘪”也是其主要的原因。因为春节是销售旺季,很多人还是有上实体店买衣服的习惯,但这个时机,并没有扭转局面,所以才使服装店“只留一地尘”的窘迫状况!诗人“哀民生有多艰”的屈子精神也随着诗歌的推进而展现出来!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非常巧妙,借用“八哥”恭喜发财的语气,对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的反讽一一老板窘迫,它却在上窜下跳地喊着口号,有一种哭笑不得的味道。结尾是令人期待的,期待有新的起色!
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也是现代艺术创作的范本和当代诗歌研究的源头活水。他从老一辈艺术家们对民族化艺术道路的开拓,多向度的探索,让我们得以看到许诗所绽放出的蓬勃生命力,它已然成为一座连接古今、启迪未来的桥梁,光彩夺目,历久弥新。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咏物悟道100首》第二十章。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诗集《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诗论《许峰诗论》七本书。
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央视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组稿:洪新爱 王光兴)
值班总编辑:贺文生
相关推荐
![](/static/upload/image/20250211/1739278304135072.jpg)
![](/static/upload/image/20250211/1739277641138425.jpg)
![](/static/upload/image/20250211/1739262904850930.jpg)
![](/static/upload/image/20250211/1739262027138094.jpg)
![](/static/upload/image/20250211/1739261355156398.png)
![](/static/upload/image/20250211/173924979510229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