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西山传武盛会:以拳为笔,书写中华武魂新篇

编辑:谭强 发布时间:2025/09/22 来源:本站
分享到:

中国早报山西讯(记者胡立成)2025年9月20日,西山第三届中国传统武功观摩大会暨中国首届传武推手擂台促进交流会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这场以“传承传武根脉、弘扬武学精神”为核心的盛会,汇聚了各界传武爱好者,在拳脚起落间展现中华传统武术的深厚底蕴,更在交流碰撞中让“自强不息、尊师重道”的传武精神焕发时代光彩。


微信图片_20250922174711.jpg

 

嘉宾云集,共话传承之责
 
    活动伊始,特邀嘉宾孟耿成——这位因饰演《水浒传》时迁而被观众熟知的武术家,以一身利落的武打装束亮相,他笑着说:“传武的魅力,不在银幕的花架子里,而在实打实的传承里。”话音刚落,便引来全场掌声。
 
      大会名誉主席王宝柱在致辞中目光坚定:“中华传统武功是刻在民族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自强不息、尊师重道’这八个字,比任何招式都珍贵。”太原市武术传承中心主任任建飞则聚焦“活化传承”,提出“用科学方式打破小众圈,让传武走进寻常生活”的理念,引发在场者深思。
 

      主办方代表、西山李大龙传武研究会会长李大龙——李氏双手剑、中华汉剑及铁沙掌手刀传承人,以一套刚劲有力的剑舞开场,剑风扫过之处,尽显传武实战魅力。“我们搭台,不是为了炫技,是为了打破壁垒。”他收剑而立,声音洪亮,“传武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是能融入生活的智慧。”
 

     协办方清竹道代表也带来寄语,强调“多元共生”的重要性,为传武发展注入更多元的视角;青龙古镇文昌宫的传统文化老师与槐树村关帝庙武圣堂国学老师,则从文化根脉的角度,阐释了传武与传统国学的共生关系。


微信图片_20250922174657.jpg


 

拳脚间见精神,镜头下留传承
 
     活动现场,主持人薛利荣以清晰流畅的解说串联全程,从传统武功观摩到推手擂台交流,每一个环节都被她介绍得生动鲜活。而摄影师贾宪生、胡新生、段奶旺的镜头,则像一双双敏锐的眼睛,捕捉着最动人的瞬间:太极推手时的以柔克刚,形意拳出拳时的刚猛沉劲,八卦掌游走时的灵动变幻……这些画面将成为传武传承的珍贵档案。


微信图片_20250922174707.jpg

 

     在“传统武功观摩”环节,各路高手轮番登场。一位形意拳传人一套“劈拳”打得虎虎生风,拳风裹挟着气流,让观众真切感受到“力从地起”的劲道;另一位八卦掌爱好者则以“游身连环掌”展现“走转不停”的巧劲,脚步踏在地面,轻如落叶却稳如磐石。


微信图片_20250922174701.jpg


 

     最令人振奋的当属“传武推手擂台交流”环节。选手们在规则内切磋,时而僵持如两棵扎根大地的古松,时而辗转如水中游鱼。没有花哨的动作,只有对“听劲”“化劲”的精准运用——这正是传武“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也是“尊重对手、切磋共进”的风范。


微信图片_20250922174718.jpg


 

不止于盛会,更是新起点
 
     活动落幕时,夕阳为西山镀上一层金辉。这场盛会不仅让参与者感受到了传武的魅力,更让“传武生活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正如李大龙所说:“今天的拳脚是展示,明天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传承。”
 

     薛利荣在结束语中说得好:“传武的精神,不在输赢里,在每一个愿意了解它、实践它的人身上。”而贾宪生镜头下那张“老者教孩童扎马步”的照片,或许正是最好的注脚——传承,从来都在举手投足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里。


微信图片_20250922174714.jpg

 

     此次活动,既是对中华传武精神的一次集中弘扬,更开启了传统武术融入现代生活的新探索。相信在各界努力下,传武这颗文化明珠,必将在新时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zhongguo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