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洪旭朝:笔底初心 岁月流芳
中国早报讯(洪海洋)在第二十六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我釆访了好友神州艺术网总编辑、资深记者洪旭朝。三代军人世家,1961年出生于杭州建德,他用半生军旅的坚毅与半生传媒的执着,在时代的长卷上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洪旭朝从事新闻工作45年,就是做一名忠实的记录者、坚定的传播者,从军人到记者,从青丝到白发,变的是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忠诚担当、敬业奉献的精神底色。当兵一阵子,媒体一辈子!

洪旭朝近照
1980年的深秋,19岁的洪旭朝带着父亲的军徽荣光,穿上了橄榄绿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3368部队的一名战士。在舟嵊要塞普陀守备区桃花营服役,他既是戍边的卫士,在哨所的寒风中守望国土的安宁;又是故事的记录者,将部队官兵严格训练军事枝术、苦练杀敌本领的热血与坚守化作文字。军营的淬火,让"忠诚"二字融入他的血脉,也让他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那些发表在《人民前线》、《解放军报》、《浙江日报》、《舟山日报》及舟山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上发表,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他未来的传媒之路。

1984年,脱下军装的洪旭朝分配到杭州市二商局建德县商业局工作,但笔尖的热爱从未冷却。1985年,他毅然加入浙江省《农村信息报》任记者,1988年调到《公共关系报》任记者。1998年到《中华新闻报》工作。2002年至2019年先后在《今日信息报》、《西部时报》、《中国联合商报》、《企业观察报》、《中国网》等。他辗转多家媒体,历任报社部门主任、部长及浙江记者站站长等职。岗位在变,不变的是他深入一线的脚步:在农村田间地头,他与农民共话收成,记录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在企业的生产车间,他追踪改革脉搏,展现实体经济的坚韧力量;在市井的寻常巷陌,他倾听百姓心声,传递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每一篇报道都凝聚着实地走访的汗水,每一个文字都饱含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重大政治活动的采访现场,总能看到洪旭朝忙碌的身影。多次被被报社派去参加全国"两会"的釆访。2004年、2006年的全国"两会"采访。2015年、2016年、2019年分别参加浙江省"两会"。春寒料峭中,他按时奔赴会场,扛着相机在人群中抢占最佳机位;深夜的灯下,他反复打磨稿件,力求每一个表述都精准无误。文章发表后受到了"两会"新闻中心、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表扬和嘉奖。
无他深知,这些会议承载着时代的使命,而他的责任,就是搭建起国家政策与民生期盼之间的桥梁,让顶层设计的温度传递到千家万户,让基层群众的心声抵达权力殿堂。
如今,年过花甲的洪旭朝依然保持着对工作的热忱。成立了杭州弘敬文化创意传媒有限公司,他将军人的严谨与媒体人的担当融入企业经营,以文化为媒,继续传播正能量。有人问他为何始终如此执着,他笑着说:"记者的使命就是记录时代,只要还有值得记录的故事,我就不会停下脚步。"

从军人到记者,从青丝到白发,洪旭朝用一生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他的笔,是记录时代的工具,也是传递温暖的桥梁;他的人,如新安江富春江的流水,清澈而坚定,如浙江的群山,厚重而挺拔。在传媒界的星空中,他如同一颗明亮的星,用初心与坚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成为当之无愧的"传媒界的一面旗帜"。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但洪旭朝的故事仍在继续。他用半生的坚守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平凡的人生也能书写出不平凡的华章,而那份融入血脉的忠诚与担当,终将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
值班总编:邱天
相关推荐
投稿邮箱
联系电话
当前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