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湖南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清塘村:昔日贫困村 今朝大变样
通讯员 黄武芝 肖建波
图为冷水江市委副书记陈创业(中)冒雨在清塘村调研指导扶贫工作。
7月10日,笔者走进湖南冷水江市沙塘湾街道清塘村,只见一座座整洁的农家小院掩映在绿树丛中,条条水泥路直通家门口,村文化广场设施齐全,合作社、扶贫车间一片繁忙景象。这个昔日的省级贫困山村,得益于“对症下药”的精准扶贫,面貌为之一新。清塘村地处冷水江市东北面,距离市区10公里,全村有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80户304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71户贫困人口178人,是冷水江市15个省级贫困村之一。经济来源多为耕种和外出务工。自然条件差、交通出行不便、经济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村民生活十分贫困。
2016年11月,冷水江市自然资源局扶贫工作队进驻清塘村,开始展开驻村扶贫工作。工作队的到来,让这个贫困村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乡村道路是老百姓生产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扶贫工作队在该村的头一件大事就是修路。2018年初,该村通村主干道公路在工作队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动工建设;当年底,一条宽5米,长约5公里的公路完工通车,这不仅宣告清塘村村民“出行难,行于山”的历史画上句号,也为村民带来了致富路。同时把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让贫困群众实现“住有所居、住有所安”。在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住房保障政策阳光的“普照”下,该村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4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并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发展集体经济,扩建基本公共服务扩建村级服务平台1栋、安装路灯144盏,清塘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新建120千瓦光伏发电站1座年发电收入6.8万元。自来水管接进了全村的每家每户,全村人用上了干净自来水,全村田地灌溉用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近年来,工作队还和村支两委始终坚持“产业带动、农民增收”的发展战略,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走“造血式扶贫”的路子,着力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因地制宜,以养殖生猪、黑山羊、稻田养鱼等为扶贫主导产业,全面落实“以奖代补”的产业扶贫政策,鼓励和引导广大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这个政策大大的激发了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积极性。该村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依托本村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实现贫困村经济的蓬勃发展,贫困户经济的稳定增收,有效地加快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驻村扶贫队和村支两委牢牢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结合清塘村实际情况,制定扶贫计划、落实发展措施,带领村民攻坚克难、闯关决胜。于2018年实现了贫困村整村脱贫出列,顺利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截至目前,清塘村的贫困户由原来的71户178人,实现脱贫69户173人。全村共成立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家,逐渐形成了“一社一特色,一户一产业”的新格局。通过发展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创业货款、创业奖补、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持基金、政策兜底等各项措施提高收入,全村人平纯收入由原来不足6500元发展到人平10200余元。
当下,工作队正在倾力提升脱贫成果,确保全村剩下的脱贫人口年底“清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交一份全面小康清塘村的优质答卷!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