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 组一

杨舟平《 苏轼凤翔祈雨二三事》

编辑:李凯 发布时间:2021/09/15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苏轼凤翔祈雨二三事

                文/杨舟平


     人们常说苏轼“初仕凤翔”,也就是说苏轼第一次出京在地方任职、工作的第一站是在今陕西凤翔县,如今叫凤翔区。

     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年底,刚满26岁的苏轼,以大理评事签书的京官身份去凤翔府任判官,主要职责是辅助府郡长官的文书工作,是太守的高级秘书,职位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府秘书长,级别大概是个七八品的官员。苏轼自嘉佑二年(1057年)中举之后,因为母亲去世,按古代惯例得守丧三年,所以,直到嘉佑四年才返回京城。之后在制科考试中位列第三等,因为第一、二等虚设,第三等就是最好的成绩了,在宋代所有参加制科考试的官员中,只有苏轼一人获得了第三等,乃百年第一,年轻苏轼的才气可见一斑。


     踌躇满志的苏轼带着如此高的评价迈开了仕途的第一步。而此时的凤翔府既是关中的咽喉之地,又与强邻西夏接壤,是很重要的一处州郡。来这种重要的地方任职,做一番事业自然是苏轼的初心和决心。


     苏轼在凤翔不是地方长官,很多时候不具有决策权,但他能积极发现问题,想方设法为民解难。如百姓伐木后沿渭河、黄河运木到汴京的这种徭役,很多木材在运送过程中由于地势和洪水等原因损失很大,老百姓因此还得赔钱甚至被判刑,苏轼深度了解情况后便主持修订衙规,建议由地方官员选择合适时间让老百姓伐木,避开洪水期,如此便可减少木材水运的损耗,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衙前之害减半”。另外就是后人熟知的疏浚扩建东湖,此举滋养出凤翔近千年的文脉。还有查决囚犯、赈济灾害、发展酒业等等举措,都是苏轼关注民生、忧民所忧、喜民所喜的见证。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苏轼在凤翔求雨的故事。


     宋仁宗嘉佑七年春,凤翔一带久旱不雨,农人忧心如焚。限于当时人们的认知,除去向神灵求雨,别无它法。而求雨也是地方父母官的职责所在。苏轼心想: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不然雨神龙王不会发怒。他写好状子,与时任太守宋选一起前往秦岭主峰太白山上的道士庙向神明呈递,并以他那雄辩滔滔的口才,力陈天旱对龙王也没有什么好处等,试图感动龙王,真诚为老百姓祈雨。事后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但雨量太小,对缓解旱情没起多大作用,农民也不满意。苏轼再次多方奔走,探究原因:原来太白山神在唐朝时是封了公爵的,但是宋朝时被封为侯爵,山神降低了爵位当然不高兴了,所以祈求便不再灵验。于是,苏轼立刻替县官向皇上草拟了一个奏本,请求恢复山神以前的爵位。接着,他与宋太守斋戒沐浴,又派特使敬告山神,说他们已求得更高封号,又从庙前的池塘里取回一盆“龙水”。次日,苏轼准备出城迎接“龙水”。城里城外人人振奋,聚集上千人,因为人们太需要一场透雨了。在“龙水”未到来之前,苏轼又陪太守到城内的真兴寺去祷告。之后,他又和太守出城,忽然来了一阵冷风,天上乌云滚滚。苏轼和太守急忙前去迎接“龙水”,把“龙水”放在临时搭建的祭台上,苏轼肃立台前,大声恭读祈雨文。说来也怪,祈雨文刚读完,雨就下了,而且越下越大,雨势看好。乡间各地,普沾恩泽。两天之后,又下大雨,连下三日,一场真正的透雨,旱象彻底解除了。


    老百姓欢呼遍野,但是最快乐的人却是苏轼,为纪念这次喜事,他把后花园的亭子改名为“喜雨亭”,还写了一篇《喜雨亭记》,刻在亭子上,以示纪念。《喜雨亭记》后来成为千古名篇。

     这件事之后,太白山神也升了官,由皇帝亲自封为公爵。苏轼和宋太守为此事再上太白山,向山神致谢和道贺。次年七月,又遇大旱,苏轼又去求雨,这次却不灵验。失望之余,他又到离凤翔不远的虢县磻溪祈求姜太公的神灵,姜太公是否显灵,史书没有记载,但苏轼一心为百姓求雨的诚心却是事实。


     林语堂先生说:“苏轼是火命,他的一生不是治水就是救灾;说他火命并无不当,因为他一生精力旺盛,犹如跳动的火焰,不管到何处,都能给人以温暖。”苏轼在凤翔祈雨,用现代科学眼光看来不无滑稽和愚昧,显然不妥。但在当时人们普遍缺乏天文科学知识,唯心主义占据主流价值观的宋朝,对民生而言确是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不管有无效果,苏轼锲而不舍地虔诚地祈雨,正是苏轼做官为民、一心为百姓着想的可爱可敬之处,在凤翔西府一代传为佳话。


作者简介: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都市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等。作品多篇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试题。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散文精选》《延河》《秦岭文学》《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00余万字。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