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 组一

名家有约:李西岐《西岐戏苑》:荟萃周原古今戏曲史

编辑:李兴 发布时间:2022/02/19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西岐戏苑》:荟萃周原古今戏曲史

              文/李西岐


     壬寅正月十六,我接到老同学冶林祥的电话,希望我能关注一下赵智宝先生的新著《西岐戏苑》,能否抽空写几句推介的话。刚刚过了两天,书便快寄到手了。

   这是一部赵智宝先生精心编著且装帧考究的新书,我翻阅一遍,甚为喜欢。《西岐戏苑》按照篇、章、节体例编写,史料收集齐备详实,考证严谨,条理清晰,是一部纲举目张、照古观今的好书。

   戏曲在华夏大地曾经起着教化民众、传播文化、演绎仁义礼智信的独特作用。予少时粗略读过父亲收藏的几十种秦腔剧本,每逢佳节庙会喜欢在戏台子下边游食狗一般凑热闹,久而久之,耳朵里灌满了秦腔牌子曲,以至于应征入伍远去陇上,依然对秦之声喜爱不已,期间还滥竽充数当了一次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评委。我的长篇小说《金城关》亦是以秦腔丑角演员黄一鸣为主角,以金城兰州为背景,铺张开来,演绎了人世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悲欢离合。

   中国戏曲是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又是中国人血脉喷张与精神文明源远流长的形式之一。秦腔源于西府,为中国戏曲诸多门类之鼻祖,最初由《诗经》发端,继而吸收秦陇一带民歌发展而成。它是集文学、诗词、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开物成务,猛气纵横,欣然呈现出瑰丽多姿的艺术色彩,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

   值得言说的是,戏曲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历代文化名人的垂青和参与,如王实甫、关汉卿、汤显祖、李渔,近代的有王国维、郭沫若、田汉、老舍、范紫东、马健翎、赵树理、马少波等人,他们不仅给中国戏剧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也为中国戏剧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岐山籍的著名剧作家唐栋以及郭怀智等人,也是位列其中的佼佼者者之一。

  儿时记忆中的岐山名角在《西岐戏苑》里得以一一列举,张凤财、王学琴、梁宏丽、杨元丽、武招弟、贺冠玉等名角荟萃一册,倍感亲切!

   一批走出周原并在他乡兀立秦腔舞台唱念做打的名角儿,矢志不渝,驰名西北,誉满三秦,如丁良生、李君梅、邵英、田碧媛等,他(她)们将秦腔的雄浑与壮美演绎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

1996年7月,我在《兰州晚报》发表的“乡党张兰秦”一文里写过这么一段话:岐山乃周人肇基之地,人皆亮嗓,说话多用去声,咬字生硬,如鳖咬铁锨。小夫妻燕儿新婚,几丈外亦闻余音;璋瓦呱呱坠地,啼哭声传左邻右舍;送别仙逝者,贤子孝孙,一呼三叹,悲声恸地四村五乡。凤鸣之乡,男不论翁壮,女未分妪媳,皆出口成曲,故历代名角辈出,尤以净角“一声雷”名垂百载。清光绪年间吕长江、民国年中张安民等名伶,威震西府,蜚声三秦。

   欣慰的是,我在兰州工作生活期间,曾经与张兰秦、郑春林、王小红、王鸿斌、谢红娟、王爱琴等岐山名角交往甚多,也见证了他(她)们在秦腔演唱中的深厚功力与取得的辉煌成就。

    岐山乡镇戏曲土壤肥沃,古往今来大小剧社星罗棋布,南原(积雍原)也是闻名遐迩的“戏窝子”。杨柳村是我的家乡,在《西岐戏苑》收集的杨柳村剧团资料里,任志彬、魏录贤、魏天奎是我非常熟悉并且称作叔叔的故人,他们当年在戏台上一招一式的音容笑貌宛如生前,一场场、一幕幕演出场景,仿佛就在昨日。

   人寿不过百岁,纸寿逾越千年。从《西岐戏苑》后记中获知,赵智宝先生为了收集资料,四处奔波,劳心费力,可谓是历经磨难,克服艰难险阻,终于成书,成为荟萃周原古今戏曲史的一部力作,其利在当代,功莫大焉!

李西岐,岐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作协理事、甘肃书协会员、陕西美协会员、长安大学特聘文学研究员、《读者》杂志社签约作家。曾度军旅廿载,迄今发表出版《金城关》《大周原》《三月飘雪》等八部著作500多万字。其兴趣广泛,涉猎多种艺术领域,成就斐然。长篇小说《金城关》荣获甘肃省“黄河文学奖”,被誉为“兰州及甘肃文化的百科全书”。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