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书香天地

谭 文 革│心灵的洗涤(散文)

编辑:张国强 发布时间:2023/12/17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作者   谭 文 革


      已退居“二线”四年多时间,再有近四年就正式退休了,我对自己单位的集体活动,可以不参加的就尽量不参加。这并非我心态不好,而是年过“五五“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修身,都应以内修为主。也只有注重内修,才能让人心静,并不断提高境界。


前天涟源法院即我单位的一位工作人员打我电话,说第二天有个去宁乡的集体学习活动,请我尽量参加。我本不想去,加上手头确实有些工作要抓紧处理,然而该工作人员打趣地说:“这次是去宁乡参观何叔衡故居和谢觉哉故居哩,你肯定感兴趣的。”我确实该去,于是爽朗答应了。


对于何老和谢老这两位革命老前辈,我有些基本的了解,也非常崇拜。何叔衡是湖南宁乡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又是毛主席和蔡和森的同学。谢觉哉也是湖南宁乡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长征四老”之一、“延安五老”之一,是著名的法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曾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涟源与宁乡接壤,有省通直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省城读书时偶尔坐汽车往返就经过宁乡,对该线路比较熟悉。我和党员同事们分乘两辆大巴车,虽车况很一般,路有些颠簸,但大家毫不在乎。车里播放着革命歌曲,后来大家又搞起了合唱,气氛很好,轻松愉悦,大约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就到达了目的地。

微信图片_20231217150726.jpg

第一站是参观谢觉哉同志故居。谢老出生于1884年,比毛主席大9岁,早年曾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毛主席年青时在湖南一师求学。不知道谢老当年是否为毛主席的老师?好像不是,不过这有待考究。谢老于1918年至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并创办《宁乡旬刊》,1920年8月任《湖南通俗报》主编,1921年1月加入青年毛泽东等人创建的新民学会,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任中共党刊《湖南半月刊》主编,同年夏任《湖南日报》编辑,并主编《湖南民报》,1928年3月到上海主编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负责中共中央创办的《上海报》的组织领导工作,1931年进入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历任湘鄂西省委秘书长、文化部副部长,同时主编《工农日报》,后任省委党校教育长。谢老的这些办刊办报经历,让我和同志们钦佩不已,啧啧稀奇。谢老是中国革命早期宣传、文化、教育工作的鼻祖和先驱,为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立下了不朽之功。


我心里头想,谢老是宣传、文化、教育方面的鼻祖和先驱,怎么后来又成了中国法学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呢?随着参观的深入,谜底被一层一层地揭开。1933年,谢老进入中央苏区,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毛主席的秘书。1934年,谢老任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秘书长兼内务部长,同年10年参加长征;1935年到达陕北,继续担任上述职务。1937年初,谢老任红色政权的司法部长并代理最高法院院长和审计委员会主席。1946年6月,谢老任中共中央法律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委员。1948年,谢老任华北人民政府委员兼司法部长。新中国成立后,谢老历任内务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委员、新法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职。1959年4月,谢老当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谢老把一生都贡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尤其为宣传、文化、教育工作和共和国的立法工作、司法工作奉献了一生。1946年6月,他代表中央法律研究会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们发誓努力做好立法工作,以迎接你所指挥的伟大的中国解放的胜利。”谢老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观点,如“中国要有自己的立法原则。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制定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他还认为:“合情合理,即是好法。”


谢老任最高人民法院长后,狠抓办案质量,做到“不纵、不宽、不漏、不错”,既狠狠打击犯罪,又切实保护人民。他还亲自办案,做好表率和示范,这让人肃然起敬。他作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亲自审判案件,这个影响是深远的,今天人民法院实行了法官员额制,各级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均是员额法官,都必须去一线办案且有一定任务。


谢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从不搞任何特权。他子女多,但对子女从未有过特殊关照,好几个子女一生都在宁乡老家务农。在长征途中,他身为“长征四老”之一,却始终与红军官兵同吃同住同行,始终共同对敌,没有任何特殊。谢老一生,秉公执法,清正廉明,一尘不染,既是人民的好公仆,也是人民的好法官。我作为一名有35年工龄、28年党龄的老法官,内心深深折服。

1702798327903406.jpg

第二站是参观任何叔衡同志故居。何老故居与谢老故居都处于沙田乡,相隔只有几公里,这让人不由感叹,此地真人杰地灵啊,竟然出了两位如此杰出的大人物。他两都是晚清最后一批秀才,又是结拜兄弟,感情很好,然而都思想进步,体恤民情,仇恨剥削,追求公平,于是均参加了革命。


何老是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与毛主席、蔡和森是同学,也是最好的朋友。虽然年龄比毛主席大17岁,但年龄差并未妨碍他们成为最好的朋友,更未影响共同革命。何老积极参加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20年冬,何老与毛泽东共同发起成立湖南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赴苏联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1931年11月,何老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部代部长、临时最高法庭主席等职。有趣的是,何老从湖南一师结业后,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过教。1923年何老主持湖南自修大学校务工作,后又出任湘江学校校长。大革命中,何老还任过湖南省法院陪审员、湖南通俗教育馆长、《湖南通俗报》社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等职。何老从事的这些教育和办报工作,谢老后来也做过。何老考取秀才后,家里很穷,晚清县衙欲聘其为钱粮官,这是一个好差事,管钱管粮,有职有权,油水不少,但何老痛恨县衙的腐败和官老爷作风,不同意去任职,宁愿在家乡耕田,做个穷秀才。这体现了何老的清高孤傲,更表达了其高尚品格,甘愿清贫,绝不合污。1917年,青年毛泽东与同学肖子升长途游学,从长沙出发,过宁乡和涟源七星街、伏口,之后到达安化。经过宁乡时特意去沙田乡拜访了同学何叔衡,受到何叔衡全家的热情接待,青年毛泽东和肖子升在何叔衡家住了三天两晚,留下了一段珍贵情缘。在何家不远处的惠同古桥上,三人畅谈人生理想和家国情怀,留下了经典故事,古桥现存的一幅对联可以为证:“三雄聚涓水,一策定乾坤”,横批为:“惠泽人间”。

1702798673181602.jpg

为探寻伟人毛主席青年时的足迹,我先后三次行走于涟源伏口段的湘安古道。青年毛泽东和肖子升拜别何叔衡后进入涟源,经过七星街到达伏口,拜访同学罗驭雄及校友罗卓雄、罗宗瀚等,当年走的就是湘安古道。罗驭雄与罗卓雄是亲兄弟,与罗宗瀚是族兄弟,罗驭雄与毛泽东关系非常好。那天毛泽东与肖子升在罗驭雄家吃过中饭后,就去安化梅城了。这湘安古道自北宋以来就是湘潭与安化之间的官道,全程由青石板铺成。


1935年2月24日,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战的红军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何老在长汀突围战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他本可以随部队继续前进,但因身体受伤走不快,为了不拖累队伍,他趁警卫员不注意奋力推开战友,纵身跳下高崖,摔成重伤。敌人清理战场时发现了他身上的银元即予抢夺,何老被惊醒,为了保护红军财产,他与敌人奋力拼搏而壮烈牺牲。


“这样在一起,最后大家都走不了,你们赶紧先撤,为革命保存一点实力,莫要管我,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这是何老生前对战友们讲的最后一句话。他是这么讲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不折不扣地覆行了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言和政治担当,他对党无限热爱和忠诚。毛主席曾客观评价过何老:“叔翁办事,可当大局。”何老政治坚定,对党忠诚,英勇无畏,确实可担当任何大局。这是毛主席对最好的同学、最好的朋友、最亲的战友的至高评价,完全实事求是。

1702798579420681.jpg

昨天下午的参观、学习、听课完成后,在何叔衡谢觉哉纪念馆大会议室,亲自带队这次学习活动的文泉院长组织大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同志们纷纷表示:这次党建学习活动开展得很好,从何老、谢老身上大家又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次学习活动让心灵又洗涤了一次。


我深有同感,亦很有收获。这确实是一次宝贵的心灵洗涤之行。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