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基层治理先锋——记山东省汶上县次邱镇马口村党支部书记马建辉
中国早报山东讯(通讯员 王金璧)在山东省汶上县这片浸润着儒家文化的古老土地上,有一位在基层治理一线默默耕耘的"和事佬"。他的足迹遍布汶上县次邱镇马口村的阡陌街巷,他的身影活跃在村民的家长里短之间,他就是汶上县次邱镇马口村党支部书记、汶上县调解协会优秀调解员马建辉。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基层调解员以来,他始终践行"小事不出村"的新时代枫桥经验,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用智慧和温情织就了一张基层社会治理的平安网。
一、扎根基层的调解先锋
作为土生土长的马口村人,马建辉对这片养育他的土地始终怀有赤子之心。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到民营企业家,他始终牢记"饮水思源"的古训。回乡时,他看到村民夜间出行不便,毅然捐资数万元为全村安装太阳能路灯,让温暖的光芒照亮了村道。这份反哺之情,为他后来的基层治理之路埋下了伏笔。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马建辉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到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面对部分村民法治观念淡薄、矛盾纠纷频发的现状,他创造性地将企业管理经验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他率先响应汶上县"双推送双化解"工作机制,构建起"网格+调解"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将全村划分为5个调解网格,配备专职调解员,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矛盾纠纷排查体系。
在长期实践中,马建辉总结出"四心调解法":即以公心定是非、以耐心听诉求、以诚心化隔阂、以匠心促和谐。他常说:"调解工作既要讲法理,更要讲情理。只有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才能真正解开他们的心结。"正是凭借这种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他在村民中赢得了"建辉调解,一调就灵"的口碑。
二、智慧调解的典型案例
2025年春节后发生的一起邻里纠纷,正是马建辉调解艺术的生动写照。次邱镇马口村村民马甲酒后发现自家后墙有尿液痕迹,怀疑是邻居马乙所为。双方在理论过程中情绪失控,马甲动手打了马乙耳光。马乙兄弟随即拨打110报警和120急救,现场气氛剑拔弩张。
接报后,马建辉迅速赶到现场。凭借丰富的调解经验,他敏锐判断这起纠纷存在"三不宜"特点:一是伤情轻微不宜治安处罚,二是矛盾激化不宜简单移交,三是经济损失不宜扩大化。他果断采取"三步走"策略:首先劝退120急救车,避免医疗资源浪费;其次协调派出所将案件移交村调解委员会处理,防止矛盾升级;最后运用"背靠背"调解法分别做双方工作。
在调解过程中,马建辉充分展现了法律素养和人文关怀。他一方面向马甲阐明《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指出酒后滋事的法律后果;另一方面引导马乙换位思考,理解邻里相处之道。针对马乙兄弟的委屈情绪,他创新采用"情感共鸣法",通过讲述自己调解类似纠纷的经历,让当事人感受到被理解和尊重。最终促成马甲携带礼品登门道歉,双方握手言和。
三、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
马建辉的调解工作不仅着眼于个案化解,更注重构建长效机制。他牵头建立"调解+普法"工作模式,通过开设"田间法治课堂"、编写《村民调解手册》等方式,将法律知识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在他推动下,马口村建成全县首个村级调解文化广场,设置法治宣传栏、调解案例展示区,使法治精神深入人心。这种"预防为主、调解优先"的工作理念,使马口村连续三年保持"零上访、零诉讼"记录。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在汶上县广袤的乡村大地上,马建辉这样的基层调解员如同点点星火,照亮着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智慧守护和谐,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华章。正如村民们所说:"建辉在,咱心里就踏实。"这既是对马建辉个人的高度认可,更是对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者群体的礼赞。
值班总编: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