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藏在时光里的母亲身影
中国早报陕西讯(通讯员 程艳艳)母亲突然就老了。她老眼昏花,熟人走到跟前了还没认出来,听力也大不如前,孙儿的名字总是记不住。她说我是被你大大出事吓的,脑子成糊糊了。那年父亲发生意外时,母亲就在边上,她吓得双手颤抖,拨不出去电话。很难想象,当她看到和自己生活几十年的老伴,上一秒还笑着说话,下一秒就天人永隔,这是何等的恐惧!
母亲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家里排行老大。下面有四个弟弟。外爷在她二十七岁那年就去世了,走时最小的舅舅才六岁。母亲跟着我外婆在生产队挣工分,一家人吃不饱穿不暖,经常饿的头晕眼花。
母亲脾气大爱凶人。我小舅现在还记得,他五岁时把大门上的钥匙弄丢了,我母亲拿着木棍把他打得在地上四处打滚。后来几个舅舅陆续走出大山,都小有成就,只有母亲仍然在农村种地。母亲上得学少,可她算数却异常快,那些年家里卖鸡蛋,卖粮食的账都是她口算出来的,几斤几两加减乘除算得又快又准。
母亲出生在原水道河乡白沟村,和婆家龙王庙只隔一座山,那座山叫箭沟垭。从娘家到婆家,要翻一道沟,爬一座山,再下一面坡,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山路崎岖,植被茂盛,杂草丛生,最开始是她一个人往返在那面山上的,后来有了我姐姐,她就带着姐姐,再后来有了我,母亲就带我们俩上坡下坡。
母亲刚嫁过来时,父亲常年在镇安工作,母亲一个人操持家务,十分辛苦,但母亲非常勤劳,家里的水缸从没有缺过水,那是母亲穿过羊肠小道,从月洼沟一扁担一扁担挑回来的。农忙时,她一手拉着三岁的姐姐,怀里抱着一岁的我,背上还背着一背篓麦子。从坡下一步一步艰难爬上去,常常累的精疲力竭。
姐姐五岁之前,大部分时间都住在外婆家。我出生的时候,姐姐才有两岁,看着炕上哇哇大哭的我,姐姐吓得大哭起来,外婆就把姐姐接过去帮忙照顾。打我记事起,外婆总是在生活上接济我们,外家屋后有一棵高大的杏树,每年杏子成熟时,她就摘上满满一笼,爬到箭沟垭上喊我母亲: “淑霞,淑霞……”声如洪钟,响彻山谷,整个村里人都能听见。邻居谁先听见了,就在下面村里也喊我妈妈: “淑霞,你妈妈在梁上叫你呢!”妈妈就爬上山,接过外婆手里的杏原路返回。
后来,外婆家里的橘子罐头、挂面也是以这种方式送到我家的。再后来,从龙王庙到白沟,我一个人走过无数次。在那条小路上,我看到过春天的棠梨花开满山坡,夏天水沟里的溪流瀑布和山涧鸟鸣,秋天的野酸枣裹着山丹丹的香,冬天里草木皆枯,万物沉寂,但我知道,春天还会来的。那时我放学回家,第一句总是:“大大,我妈在哪里?”如果知道我妈去了外婆家,就跑到房后面的小路上,静静看着那座山,等待母亲身影的出现。
记忆中,大多数时候我们放学回家都是被母亲拉着去干农活,直到晚上才趴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遇到狂风暴雨,坡上的电线被风吹断了,就点煤油灯继续写作业。那时母亲习以为傲的事就是我们家墙上贴满了奖状,有姐姐的,也有我的。那奖状贴在糊满报纸、被烟熏黑的土墙上,却异常醒目。而她最愁的事是我们开学。每到开学前两天,她就思索着这次又该去谁家借钱给我们交学费。她很守信用,年底卖了猪、牛,都会立马还钱,所以母亲的信誉很好,乡亲们都乐意借钱给她。
记忆中最爱跟着母亲上街。那时村里通到城里的蹦蹦车车费两块五,母亲是舍不得坐的,就带着我们从家里走到城里,十五里路程,三个多小时。有一年母亲挑着一只公鸡,过了槐树村的河,上黄沙岭的坡,走到一半时坐下来休息。结果绑鸡的绳子松了,鸡挣脱出来跑了,于是我们就在树林里抓鸡,它跑,我们追,眼看抓住了,它又扑棱棱飞出去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抓住重新绑好,这是母亲辛苦养一年才长大的,拿去城里卖了还等着花。回来时买了一个大西瓜抱着,又走黄沙岭下坡,西瓜被弟弟摔在地上裂开了缝,里面汁水直流。母亲就把它掰开,我们娘仨席地而坐分着吃。那是童年里走过最长的路,也是夏日里吃得最甜的西瓜。
我们也曾在板桥赶集回来,坐在刘秀潭底下的路边分着吃五毛钱的雪糕。记忆中的路是那么漫长,走的那么艰辛,但因为有母亲陪伴,没有觉得十分累,却是回忆里最幸福的时光。
现在的母亲不喜欢住在城里儿女家,就喜欢一个人呆在村里。喂鸡、种菜、做饭样样都行。她最爱吃的就是红薯糊汤就酸菜,没有特别爱好,也没有精神寄托,没事就和村里的老年人唠嗑。有时还会去坡上老宅子拾柴。一旦干起活就精神抖擞。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是今生今世不断目送她们的背影渐行渐远。每当周末回家时,她就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一辆一辆车从眼前走过,她想着总有一辆是我们的。傍晚走得时候,她站在车窗边,目送着我们离开。我朝她挥挥手,车缓缓启动,看着她的背影越来越小,逐渐隐没在落日后的群岚。
母亲的一生都是为儿女而活着,前半生含辛茹苦养育我们长大,后半生却在孤寂中度过。趁着有生之年,我们要多花些时间回来陪陪她,听她讲过去的琐碎日常,那是她用青春书写的爱的篇章。还要握着她布满老茧的手,就像儿时她紧紧拉着我蹒跚学步一样。
作者简介:程艳艳,抖音名“素心浅墨”,80后,陕西商洛人,文学爱好者。之前从事销售工作十年之久,目前在市区兴商街西段有间联通小店。闲暇之余喜欢看书,写作,拍摄抖音短视频。用山水治愈心情,用文字寄托情感,山高路远,看世界,也找自己。
值班总编辑 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