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散文 | 记忆中的古石板路
原创:谭 文 革
有学者说,古石板路是我们祖先的足迹。这句话完全正确,很有道理,自古以来直至近代初期,人类尚不会产生水泥,更没油沙路,只有有石板路。
古时没有雷管和炸药,铺路所用的大石板全靠人工开凿,可见工程量是多么大,古人要想修成一条较长较宽的石板路,是多么的艰辛、多么不容易。
可是当代人,要毁掉一条古石板路是多么容易,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当代的人们为了修路、建房或其它建设,运用机械化的现代生产工具如大型挖机、铲车等,古人花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辛辛苦苦修好的路,后辈子孙们只需半小时或几个小时就可彻底破坏,有的甚至连老路基都荡然无存。
任何一条古石板路都记载了一段古老的历史,有许多的故事,也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和辛劳,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不朽杰作和艺术,有很大的历史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值得我们好好保护。
然而当今的人为何鼠目寸光,只图方便或谋取经济利益而肆无忌惮地无情地破坏甚至完全毁掉呢?尤其有些石板路已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那些无耻之徒不是欺宗灭祖吗?真让人汗颜。
我不是文物、历史保护部门的执法者,无法在第一时间站立于古石板路上,用身躯勇敢的阻挡正在张牙舞爪的挖机和铲车,但可以执起正义之笔,写下一些如鞭的文字,期待引起相关肉食者和执法部门的重视,以加强对古石板路的保护,也希望唤醒那些毫无文物意识及保护观念的人,尽快停下正开向古石板路的挖机和铲车。
我是土生土长的涟源人,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走过了许多地方,走过了许多的古石板路。
我走过的第一条古石板路是从我家到磨石小学的一段路,长约四百米,宽约一米,全由厚厚的青石板砌一成。青石板很大一块,石板路铺得平整坚实,表面光滑,有的地方还可照出人影。我读小学时,每天往返都走这条路,走在石板路上感觉很爽,尤其是下雨天,其它路段泥泞,这段石板路都干干净净。
这条石板路是民国初年时,由附近的大户人家出资修筑的,方便了本地的百姓。可惜在十多年前,当地人因修路加宽和硬化,这条上百年历史的老石板路不见了,上面已铺满了厚厚的混凝土。
我走过的第二条石板路是从我家到毛坪中学和涟源九中路上的一段,地处本村,长约六百多米,宽约八十公分,全部由青板铺成,非常平整光滑。
读初中时,我经常走这个石板路,高中时期则是必经之道。石板路的西端离我家并不远,大概就三百多米,我几乎是一出门就能踏上石板路,在那时很惬意,尤其是雨天走路,免除了泥泞之苦,鞋裤不会弄脏。
这条石板路是本地五车堂的大户人家全额出资修建的,年代应是民国初期。抗战时期,著名学者易中天的父母等人在五车堂住过,易中天出生于此。可惜的是,这条石板路大多毁了,很长一段也铺上了混凝土,只有一小段保存了下来。
我印象深刻的第三条石板路是涟源原灌湄乡与双峰山斗乡接界处的一段石板路。1989年下半年,我在金石法庭工作,常去灌湄乡办案,灌湄的灌溪村已与双峰山斗乡的一村相邻,灌溪村有一条很长的石板路,我走村入户办案时,走过几次。
有一次我去灌湄乡政府,正与司法员老郭闲聊着,双峰的同学老邹突然来访,我感到很意外,老郭介绍道,他与老邹原来是老朋友,因为两地隔得不远。老邹说正要回老家一趟,邀请我和老郭去他老家看看,于是我和老郭一同前往。
我们走在灌溪村的古石板路上,一路向前,不久就是双峰山斗乡,而老邹老家就在离涟源边界的不远处。这条古石板路经过他老家前,继续向前延伸。前面还有多长,我不知道?修筑于何年代,我未做考究?此古石板路确实长,至少上千米吧。后来我听说,此石板路也基本毁掉了,实在可惜。
1990年下半年,我借调到机关执行庭,参与大巡回执行活动,我与同事们还走过两条古老的石板路,我印象很深。
一条是由涟源原漆树乡通往安化县梅城镇的古石板路,路很不错,但有一段非常陡峭。当地人说,这是一条古老的官道,当年还没有涟源县,现在涟源的一部分包括蓝田古镇原属安化,安化知县及其他官员来蓝田古镇必须走这条石板路,涟源人去安化县也要走此道。另一条是由涟源原岛石乡横岩村通往新化县的一条古石板路,这条石板路有一段也很陡峭,要翻过一座大山,山上却有一些人家。当年我与同事们去执行案件,人们的思想很纯朴,但经济相对落后。
五十多年来,我走过了很多的古石板路,大多没印象了,除以上几条外,还有一条古石板路给我的印象极其深刻,那就是我经常休闲爬山时常走的至今保存完好的洪水岭上的石板路。
我对这条古石板路特别喜爱,也许是因走得多有了感情。八年前我写了一篇散文——《洪水岭上的石板路》。但愿这条上千年历史的古石板路不会遭到后来人无情的愚蠢的破坏。
(写于2017年12月10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