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带着饭盒去打包

编辑:李凯 发布时间:2022/03/26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作者:陈青延        

 

这些年来,无论亲朋戚友邀请我去参加饭局、宵夜或赶赴婚宴、寿宴,还是我自己邀请宾朋好友聚餐,我都会习惯地从家里带上一只饭盒去打包。

 

我曾经当过一家广告公司的经理,客户邀请我聚餐的机会多,每次外出应酬之际,老婆和女儿都会俏皮地叮嘱我说: “你天天外出吃香的喝辣的,别忘了在家中吃粗茶淡饭的我们咯。有什么好吃的菜肴,吃不完了尽管打包回来哈。”

 

那时节,尽管老婆和女儿说的是玩笑话,我却把她们说的话当了真,一心想让她们开点小灶,吃得更好。于是,我摒弃了“死要面子”的心理,每次聚餐完毕,便将餐桌上那些没有吃完的菜肴美食打包,带回了家。起先一段时间,我聚餐完了后,都是找餐馆里要几个塑料盒,将没有吃完的东西打包回去,不久发现这种盒子打包容易让菜肴中的菜汤泼出,带回家来,弄得满盒油渍渍,滑溜溜的,从塑料袋里取出饭菜盒子极为不便。

 

后来,我干脆从商店里买了一个不锈钢的铁皮子大饭盒,每次外出聚餐,都带上它,将餐桌上没有吃完的饭菜,挑选着打包回家。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这些年来,我只有外出聚餐的机会,都会抑制不住、不知不觉地带着那只不锈钢的铁饭盒去打包。

 

其实说来,我家并不是一种缺钱缺吃的人家。我是一个技术工人,拿的是高级职称的工资,包括绩效工资部分,我每月的工资收入可达五千多元,老婆和女儿都在一家私企上班,她们每月工资收入都超过了三千元。由此可见,我家的生活可以说是过得比较滋润了。但为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家人能够经常饱尝一些餐馆里的美食,我便养成了一种外出聚餐带着饭盒打包回家的习惯。

 

一次,有朋友见我在打包时,夸赞地说: “老陈是常将有日思无日,家里越富有,越懂得节约。”

 

可以说,这些年来,我带着饭盒去打包,除聚餐的个别人开点玩笑外,大多数人对我的做法都给予了肯定、鼓励与赞扬。

 

不过,聚餐打包,除了要拉得下面子,不怕丑外,还要在打包送回家的过程中,不怕麻烦。

 

一年前的一天傍晚,我高中时的几位同学,从乡下来到县城聚会,我带着饭盒去聚餐的时候,要老婆在家里不做晚饭,等我与同学共聚晚宴以后,将剩下的饭菜打包回来供她和女儿做晚餐用。没想到的是,刚打好包准备回家,乡下的几位同学,硬是要拉着我去一家茶楼喝茶,拉家常,聊聊天。我想到把打好的包送回家去,却要走好远一段路,于是便将那个打好包的铁饭盒,委托一位不熟悉我家门牌的朋友带到小区,放在门卫室里,再打电话让我老婆或女儿来取。万万没有料到,我那位朋友忘了打电话给我老婆。我老婆在家里呢,以为我们同学宴上没有剩下饭菜供我打包,就没有打电话问我,只好自己炒了几个小菜,和女儿一起,凑合着填了肚子。等我半夜回家一觉睡到天明后,问及打包之事,才得知我先天晚上打的包已放在门卫室里没有人去拿,过夜后,已经变馊了。

 

老婆听我说起那晚打包的几种什么菜肴后,心痛地叹气道: “唉,白白地浪费了我们娘俩的一顿美味佳肴。”

 

打这以后,我每次外出聚餐,特别是外出与人一起宵夜,我都要将没有吃完的饺子、唆螺、小龙虾、牛排、猪手、油炸刁子鱼等美味佳肴,打好包,及时带回家,让老婆和女儿美美地享用一顿。这样一来,也时不时地为家里节约了一些生活上的开支。

 

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来,我带着饭盒去打包,自觉地杜绝餐桌上的浪费,从没塌过场哩!

 

作者简介:

微信图片_20220326083952.jpg

陈青延,一九六一年九月出生,湖南省南县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劳动模范。一九八三年以来,有作品散发于《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奔流》《小说月刊》《海外文摘》《小溪流》《湖南文学》《中华文学》《五月风》《新疆日报》《湖南日报》《天津日报》《农民日报》《今晚报》《中国文化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老年报》《中国建设报》《中国电视报》等国内外数百家报刊。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