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双国字号“牵手” 打造大湾区法治融合新窗口
中国早报广东讯(记者 张兆伟 陆丽萍 通讯员 张丁璞 谢依庭)“三、二、一!中国法治出版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以下简称‘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共建图书角正式启用!”4月14日,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中国法治出版社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建的图书角正式揭幕。
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中国法治出版社正式开启全面合作的新篇章,双方将携手共同推进法治宣传工作,让基层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推动实现“让法律走进千家万户,让法治融入人民生活”。
捐赠千余本书籍基层普法“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南从签约仪式上了解到,中国法治出版社首批已向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捐赠最新图书1000余册,供该联系点工作使用和基层群众取阅。
书籍覆盖基础法律常识普及、日常生活法律场景、法律实施与维权路径等方面的内容,能够为基层群众提供一个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专业化平台,从而更好地传播法治文化,推动立法精神精准落地,构建更加完善的基层法治文化传播体系。
中国法治出版社总编辑、总经理王磊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中国法治出版社要做好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的服务员、保障者。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自成立以来始终立足“‘一国两制’三法域”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真正搭建起了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参与国家立法的“直通车”“连心桥”。
对于双方后续的共建规划,王磊强调,一方面是加强反映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实践与成就图书的出版工作;另一方面是加强图书角建设,并根据需要定期补充完善,要将服务工作做得更实。
仪式后,与会人员还共同向长期积极参与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各项工作,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群众代表赠送了法律书籍。
创新合作模式更好服务湾区法治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动实现 “立法为民、普法惠民” 的工作目标,双方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实际,提出了共建共治的创新合作模式。
在普法深度方面,南沙将依托中国法治出版社的理论资源,邀请法治出版社专家学者,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的法律实务问题,开展专题研讨、普法讲座等活动,让法治理论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同时联合推出双语普法读物,将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与法治理论研究成果精准对接,让群众在参与普法的同时成为立法的建言者,实现“普法促立法、立法强普法”的良性循环。
在普法广度方面,南沙将积极联动粤港澳三地法律机构,举办跨境法律沙龙、模拟法庭等活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法治文化互鉴共融;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普法模式,线下依托南沙各镇街、社区村居网格,线上联合法治出版社开发融媒体普法产品,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指尖”。
在普法温度方面,双方将深入挖掘基层法治实践中的鲜活案例,用身边事解读“大法律”,将法言法语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法律问题,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让普法工作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扎根基层群众当好社情民意“传声筒”
作为广东省第二个、广州市第一个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揭牌以来,牢牢把握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基本定位,充分发挥港澳元素和大湾区特色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共完成5部法律草案、20部省级地方性法规草案以及16部市级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立法意见征询工作,召开立法意见征询座谈会43场次,收集反馈意见建议1199条,积极履行着向国家立法机关反映粤港澳大湾区前沿法治需求的重任。
此次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与中国法治出版社的合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呼应,更是法治为民初心的生动实践。
未来,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发挥“立法直通车”的作用,更好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多参与立法的渠道,让人民群众的声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值班总编:贺文生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