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宝鸡作家杨舟平《凤翔有个窦举人》
凤翔有个窦举人
文/杨舟平
窦举人姓窦名应昌,字瑞卿,号敬斋,现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宋村人,清末举人。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参加辛亥革命,曾被任命为总统府顾问,大元帅府参议,担任了中华民国非常议会议员兼陕西议会行政首席代表,被授予中华民国一等大绶嘉禾章,二等文虎章。作为宝鸡乃至陕西的历史名人,1981年,中共陕西省委确认窦应昌为“辛亥革命老人”。百度百科介绍为:近代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著名书法家。
1872年农历3月28日,清同治11年,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在关中西府首府凤翔西北部的一个小村庄—宋村,一个窦姓贫寒之家诞生了一个男婴,不久,男孩母亲去世,留下男孩和其父亲诚庵公两人相依为命。男孩的父亲是个老童生,依靠在私塾当教书先生过活。老先生性情耿直、清高,不善营生,致使生活困顿、拮据。男孩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随父颠沛流离,备受官府、豪强欺凌。这一切,促成男孩发奋苦读,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性格,这个男孩就是窦应昌。他16岁考取秀才,25岁考中清丁酉(光绪23年即1897年)科拔贡,为本科举人。会试落第后,授凤翔府中学堂堂长,历任凤翔正谊书院山长、劝学所所长。
清朝科举考试中乡试是最为重要和最具影响力的一级考试,乡试每科分省举行,朝廷依据各省人口多寡、丁赋轻重等确定乡试举人名额,陕西属于“中省”。清代历260多年,据载共有15万余举人,全国一年平均不到600举人,如果按清朝18个行省划分看,陕西作为中等省份,每年全省中举者不过30人左右,当然这是个平均值,清朝后期稍稍放宽了举人的招录名额。尽管如此,举人的录取率仍不到4%。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间隔之长、难度之大可想而知。考中举人就算进入了靠读书吃饭的门槛,成为食朝廷俸禄的士人,举人的称呼统一是举人老爷,所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才会高兴得发疯了。举人群体在清代社会中有着独特、崇高的政治、经济地位,他们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窦应昌担任凤翔府中学堂堂长后,聚凤翔八方英才于一堂,面对风雨飘摇的清王朝,他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师生间常常共同探求治国之道,对孙中山的革命纲领深为向往,1911年,他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被举为省议会议员、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在孙中山先生直接领导下,积极参与国事。袁世凯复辟帝制后,他愤然离京,联络同志通电全国,“讨袁护法”。亲自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护法、北伐等革命运动。1917年,他追随孙中山赴广州,在重组新政府里任国会非常议会议员兼非常议会行政委员会陕西首席代表,孙大总统府顾问,大元帅府参议。刘镇华督陕时,害怕他弹劾,以重金相赠,他严拒不受,仍以“苛政殃民,横征暴敛”提案弹劾。之后,他又担任胡景翼、冯玉祥、杨虎城等开明将军的高等顾问。
曹锟贿选总统时,有陕籍议员曾劝窦应昌投曹锟一票,并说:“瑞卿何不为身后记耶”?窦应昌声色俱厉道:“我收下钱就等于死了,钱能带进棺材里去吗?我不能利令智昏,更不能留骂名于身后。”其铮铮铁骨可见一斑。他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孔子学说极度崇拜,曾说:“吾人应以信仰孔子者信仰总理,更应以信仰总理者信仰孔子。”为维护《临时约法》,他登台痛骂议长吴景濂,与北洋军阀公开论战,无私无畏。
陈炯明兵变后,窦应昌追随孙中山先生,几经惊险进入北京,不料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这一噩耗对窦应昌打击很大,他一度对国事有些灰心。退隐北京城外数年,以教书度日。
1929年,陕西大饥荒,窦应昌立即回陕与刘治洲等名流组成陕灾急救会,担任会办,各县设赈务分会,在陕西潼关和山西永济设立妇孺收容所,他兼任永济收容所所长,奔走京、津、沪、豫、晋、陕之间,呼吁募款,救济饥民,并捐献自己每月俸金80大洋。1932年,陕灾延续,他又赴京向当政及华洋义赈会请准大宗赈款,使陕晋饥民渡过灾荒,真正救民于水火。
灾情过后,他应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邀请,赴南京国民党党史会篡修“总理年谱”。1934年,于右任又请他撰写《陕西辛亥革命及靖国军革命史略》一书。抗战全面爆发后,他义愤填膺道:“作为国会议员,就要为国为民,继承总理遗志,实现民主共和,积极抗日,反对不抵抗政策,反对腐败,绝不与蒋、汪同流合污”。他公开谴责汪精卫伪政府,又拒绝为蒋介石政府服务,联合于右任、张继等多方斡旋营救进步人士刘治洲等人。1937年9月,他愤然携带家眷从南京回到原籍凤翔。
他常以兴学育才为己任,回到故里宋村后,先捐地一亩,创建孔子庙,创办诚敬小学,即宋村小学前身。之后,他与刘治洲在西安碑林创立中华国学社,担任社长兼讲习所所长,以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再返老家后,住凤翔县城行司巷,主持国学社凤翔分社事务,还创办了“庚子讲经会”等社团,1944年任凤翔参议会常委。抗战正酣时,他在凤翔成立“青年从军委员会”并担任委员。1946年任凤翔县修志馆总纂,1948年,应凤翔中学校长陶筱秋邀请,任高中部国文教员,他高兴地说:“得天下英才而育之,其乐无穷。”他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精神,深受师生好评。1948年底,他出资于祖居之地窦家庄修建“窦氏祠”,倡导尊祖敬老之风。
晚年的窦应昌仍时刻不忘唤起民众,教育民众。无论他在西安、凤翔还是老家宋村,大凡群众集会、庙会、唱大戏等时机,他都要登台演讲,慷慨陈词,讲团结,讲抗日,讲仁爱信义,讲尊老爱幼,讲禁烟禁赌,教化民众觉悟。
窦应昌还是位诗人、书法家、史学家,他在诗词、书法、历史诸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留下了不少珍贵作品。他的书法在欧柳的根基上,形成了自己“刚、硬、严、谨”的独特正派风格,真所谓字如其人。著有《孔子年谱》《七十自述》《陕西靖国军事略》《凤翔府辛亥革命纪实》等文稿。
窦举人一生不爱钱财,不善理财,家仅十亩薄田,在凤翔县城的居所还是典当的,最值钱的家当除了书籍还是书籍。据知情者回忆,八十高龄的他,严冬时还头戴旧式暖帽,身穿棉布旧袍,步履蹒跚上街买柴烧炕,因买不起一驮柴只得与人合买,然后平分。
1949年末至1951年间,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在宋村家中,他认真研读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解放后,时任凤翔县委书记的邰光瑞曾多次登门看望他,还邀请他参加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卧病期间,虽生活困窘,还念念不忘社会发展、家乡变化、教育年轻一代。原陕西省委书记吕剑人评价说:“清末,窦应昌、刘治洲等仁人志士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了民主革命斗争,不畏强暴,反对压迫的精神光彩照人。”1951年9月1日,窦老溘然长逝,享年80岁。
2021年8月22日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都市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等。作品多篇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试题;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散文精选》《延河》《美文》《秦岭文学》《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00余万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