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 组一

黄亚莉《 惠蘭手纺参观手记》

编辑:李凯 发布时间:2021/09/08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惠蘭手纺参观手记

        文/黄亚莉


     但凡七十年代之前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谁又没有穿过妈妈做得土布衣裳、铺过土布单、枕过布枕头、脚蹬一双土布布鞋呢?我对土布的喜爱由来已久,因为那一针一线里都浸透着妈妈的汗水和辛劳,散发着母爱的芬芳。刚巧,听说凤翔区田家庄镇石头村开办有惠蘭纺织,这家企业将农村的老织布机收来,把老土布的工艺开发出来,制作的床单、服饰、衣物深受现代人的青睐,产品已经远销海内外。而开发这一产品的,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西府巧娘”宁卿惠女士。带着一份好奇和钦佩,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了凤翔。


      早晨出发时,天阴沉着,还时不时飘下几滴雨星。走着走着,天渐渐放亮了。上凤翔塬后,沃野平畴,视野开阔,收割后的麦茬地黄澄澄的,似乎预示着丰收后的满足与喜悦。

    到达田家庄时,我们看着导航竟然迷路了。在我想来,惠蘭公司一定是工厂的造型。没想到,眼前有一个高大威武的门楼,两扇带着圆环铜钉的黄漆门,一扇开着,一扇闭着,门槛高高的,这是谁家气派的院落呢?正踌躇间,只见乔丽总经理迎出门来。原来,这就是惠兰公司的所在地了。


    跨进大门,正对大门立着一个大照壁,适逢党的生日,上面挂着大红横幅:百年辉煌,惠蘭同行。院子仿照先秦四合院样式,周围一圈是灰瓦红柱子通透长廊,后面是一间间房子。


     我们沿着长廊走。从一个月亮门进去,屋子分为两部分。前厅放着高高的木质桌椅,是喝茶休闲之地,屋子顶头又设置两人同向就坐的宽大茶几,可以将脚放在一条长木凳上,非常舒适。里间屋子非常大,靠一面墙盘了一面大炕,上面铺着崭新的花条纹布单子,土炕上最少能睡十五人,炕顶头放着红底金漆的木炕柜,绘制的是唐代人物造型,似乎有些年代了。我们都惊呼起来,好宽敞的一面炕呀,透着一丝熟悉和温暖。对着炕的墙面上,是一位当代书法家写就的六条幅,让人倍感浓浓的文化氛围。


    长廊的墙面得到了很好利用。一个个红色带镂空装饰的牌匾被挂在半墙上,一溜烟排过去,整整齐齐。内容有关于企业文化的:感恩,担当,奉献,奋进;有央视《农业农村》栏目组、省文化厅厅长、省电视台、中国扶贫基金会、陕西省副省长、《新华社》等来这里参观访问的情景,也有当地妇女参加手织布培训的画面。

     这时,我们忽然看到院子里立着两只雌雄孔雀。雄孔雀全身都是蓝绿色的羽毛,羽毛上布满漂亮的图案,尾巴长长的拖在地上,它一点也不怕人。我们在长廊里走动,雄孔雀一直跟随着我们,不肯离去。它一会跳到水缸上面,一会又在廊亭的扶手上站着,扬起它长长细脖颈儿,翘起那身美丽的羽毛,似乎在说:你看我多美呀,比起你们看的图片可美多了!


     乔总带领我们参观织布车间。车间里纵向放有一台台织布机,工人们坐在织布机前,都在手脚并用神情专注地织布。“卡嚓卡嚓”,“卡嚓卡嚓”,车间里响起一片织布的声音。织布机都是木质的,有过去扔梭子的那种机子,也有公司改良后的新式机型。我们也好奇地坐进老织布机里,手拿梭子,却不敢动弹,害怕弄错了行,弄断了线。这些织布的工人都是来自周边的农村妇女,她们可以在厂里织布,也可以将织布机带回家在家里织,织好的布公司统一回收销售。


    纺织品展示厅织品品种全,花色新,货架上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小孩儿的虎头鞋、枕头、床上用品、男女士衣服应有尽有。房子中央有一张大床,上面铺有床罩、床单、枕头,全是手工土布制作,看上去是那么清新淡雅;几个站立的人形模特婷婷玉立,穿着土布旗袍、休闲衣衫,看上去又是何等摩登时尚。我们禁不住美服的诱惑,也穿上那些土布衬衣、外套,在大厅里来回走动,又在穿衣镜前看看,欣赏自己的风采。


     紧挨的小房子里面放置有大台子,上面有剪刀、尺子、画粉、正在裁剪的衣服,旁边架子上有制作完成的旗袍。原来这是制衣坊。乔总告诉我们:上周宝鸡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到访,定做了不少他们的衣物。


    在惠蘭手纺,我们完整地了解了织布源远流长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传说炎帝的妻子听訞发现麻能纺线,于是就教人们搓麻绳纺线织布。用麻线织的布,颜色朴实,做出了中国传统的上衣下裳,从此关中地区男耕女织,初启文明;到宋末元初,棉纺织专家黄道婆改进纺织工具,提高生产技术,带动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的纺织更新,使老百姓可以穿上又温暖又舒适的棉布衣裳;再到历史上《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又为我们留下南北朝妇女织布的生动画面;再到苏若兰的《璇玑图》,使得织绣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我这才理解了那三句话:民俗的、民族的、世界的。是的,现在的人们吃穿不愁,穿得衣服时尚靓丽,古老的手工织布技术渐渐被人遗忘。凤翔手织布是先秦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至今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风格。凤翔土布织染传承人宁卿惠女士,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各种现代理念和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午饭就是一碗带着绿菜的面,和织布的女工一同就餐,饭也是她们利用工余时间做的。乔总说,我们穿布衣、吃素食。中午有幸在大炕上躺了一会,亲身感知了大炕的魅力,感受了棉织物的柔软舒适。看到燕子在屋里屋外啁啾鸣啭,上下翻飞,使人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时的农村,夏日炎炎,凉爽的土炕给予人舒适安逸。


      不巧的是,我们没有见到董事长宁卿惠女士,但一天的参观是愉快的、难忘的。回程的路上,我的脑子里还映现着那些朴实无华的纺织女工形象。因为时代的进步,她们在惠蘭手纺学技术,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或者足不出户,就能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赢得收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为她们点赞,也为惠兰手纺点赞,更为非遗传承人宁卿惠女士点赞。相信传统的工艺,搭载时代的列车,在新时期一定会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作者简介:

黄亚利,笔名林溪,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毕业。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金融作协宝鸡分会理事,宝鸡市作协会员,宝鸡文学创作学会理事。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