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早报文学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编辑:王光兴 发布时间:2025/03/24 来源:中国早报网
分享到:

 

一一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赏析系列二十一章

文/邹中海  /王光兴

 1广东写作学会许峰诗歌院牌子.png

一、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这幅对联是清代进士姚文田所写,道尽了人世间荣辱兴衰的真谛。历史总是以它特别的运行方式,书写它传奇般的逻辑。在今天古典诗词包括新诗逐渐走向边缘化的时候,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的诗歌与诗学思想,横空出世、次第花开,如星光下的烟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撑起了一片天空,展现出其华灼灼的诗意之光。

 

叔本华说过:作家们各有其所专擅,例如雄辩、豪放、简洁、优雅、轻快、诙谐、精辟、纯朴、文采绚丽、表现大胆等等,然而,这些特点,并不是读他们的作品就可学得来的。如果我们自己天生就有着这些优点,或许可因读书受到启发,发现自己的天赋,看别人的榜样而予以妥善的应用,然后我们才能也有类似的优点。这样的读书可教导我们如何发挥自己的天赋,也可借以培养写作能力,但以自己有这些禀赋为先决条件。否则,我们读书只能学得陈腔滥调,别无利益,充其量只不是个浅薄的模仿者而已。

 

叔本华的言论,其实为当代古典诗词和新诗的阅读与创作,指出了一条明径。我们也常在许峰诗歌研究院,讨论这些话题。有争识,更有共识,因为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中“行文意为先”“崇古不固古”的理念,恰恰是通往这条明径,最为正确的选择,是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创新、突破与坚守!

 

“极度亢奋的生命激扬,不可一世的傲兀狂放,出人意表的想象夸张,使人震撼的气势力量——这是李白的诗歌。”为此有人说,李白诗歌就是“盛唐气象”的“橱窗”。在当代诗坛,许峰老师以他卓尔不群的气质,横扫千军的气魄,纵横捭阖的气场,天马行空的想象,生动传神的笔触,质朴忠厚的民本思想,表里如一的家国情怀,兴之所来的山水田园诗意,偶尔间还带点愤世嫉俗的狂放一一这是许峰诗歌。因此,他也博得了很多雅号,“著名爱国主义诗人”“咏山第一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诗人”“开宗立派的宗师”等。

 许峰近照.png

许峰老师的诗中常常带有一些宏大的意象,以宏大的意象冲撞着另一些同样宏大的意象;以猛烈的激情,冲击着另一种同样猛烈的激情。他有时像被淹没在愤怒的大海,又像被逼上绝望的悬崖,情感与诗歌语言产生的张力,然后在短短的二十多个字中腾空而起,登上风光旖旎的峰顶或浩瀚无垠的宇宙。比如笔者非常喜欢的那首《昨夜暴雨》,就把他的情感张力发挥到了极致:

 

《 昨夜暴雨》:

文/许峰

雷声阵阵贯长空,电鞭狂挥裂苍穹。

天公何如撕心肺,震怒凡尘多妖风!

一一草就于2024年4月26日广东暴雨之夜

 

而他有的诗,也有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失望,表现出他那种英雄的无力感:“孤山栖居问天知,唯啖荔枝再无诗。

欲请苏翁重泼墨,妖娆西子醉情痴!”(见《惠州四咏》之四)

 

但他更多的诗,则是技道合一,技贯于道,给人启迪和警醒,是文以载道的典范。他曾在《戒酒悟道》一诗中如此说:

 

吾一生好酒,曾一顿两三斤当歌!有朋友戏言:“许峰不喝酒他是惠州的,许峰喝了酒惠州是他的!豪气,匪气,浊气,尽在此戏言之中矣!然年届六十之后,喝酒竟如同喝药,喝之浑身不爽。只好弃之,但由此悟道良多。故诗曰:

人生冷暖自天平,斤两全凭命来称。

随缘应分勿强求,断崖仙草手莫伸!

 

邓三君老师对这首诗如此点评:这虽然是一首写喝酒的诗,却也写出了人生在世的哲理。人命是由天定的,亦是由自然规律所界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环境、状况而定,不能勉强,更不能强求,否则会适得其反。这种心态,对我们即将退位的干部有很好的启示作用。难怪此诗问世后,许多书法家做成书法条幅作品送人。

 

这就是许峰老师,光明磊落、表里如一、不装不做、收发由心。读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其实,就是读他波澜壮阔的人生,一咏三叹的情感起伏,和他与众不同的哲思。笔者常年研究许峰老师的作品,可谓近水楼台,受益匪浅,不光是学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思考力和反应能力与原来也不可同日而语。正应了那几句诗:“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2邹中海和王光兴.png

二、百年精灵老树魂   华冠如云佑后生

许峰老师有经世致用之才,更有豪侠的胸怀和抒困解难的品质。诗坛为什么基本没有人可以和他的作品抗衡,除了他作品本身具有极大的震撼力、能与读者产生共情之外,他的人格魅力更是光彩照人。所以当他的作品一出来,至少有几百人为他主动转发!其中很多是大师级的文坛泰斗或社会精英,所以他作品的阅读量一直居高不下、长盛不衰!

 

现在诗坛有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不管是新诗还是古典诗词,不管是名家还是素人小白,除了自己身边少数的诗友在互点互赞之外,基本没有读者。这个话说出来,有点残酷,尤其是会伤了一些活在梦里“酸夫子”们的心,但这又是一种实际情况。不说,积习难改,说了,尽管伤心,但利大于弊。俗话说不破不立,如果一直不点穿或无人点穿,就像化了脓的躯体,永远都无法获得健康的体格。与其任其泛滥,倒不如割毒疗疮。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借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和影响力,谈诗论道,为诗坛的繁荣尽己之力。因为许峰老师的成功,不是打了某些人的脸,而是为那些活在梦里的人,提供一个可以借鉴、参考的方式或途径。他用几十万、上百万的阅读量为我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思政课”。我们来看他下面的这首《咏樟树》:

 

愚的老家草堂村头,有祖辈栽下的一棵老樟树,寿海有岁,树干三四大人手拉手方可围住,树冠达三四十来方圆。炎炎夏日,其形成的一二百米树荫可供整个小山村人家避署纳泳。每到夏秋天气炎热,妇孺老少在树荫下乘凉、做针线,甚至有外出偶归的少男少女在此烧烤,其乐融融,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百年精灵老树魂,华冠如云佑后生。

浓荫送爽老少乐,有谁感怀栽树人?

 

邓三君老师如此评价:一棵老樟树,信守植栽人的夙愿,行使着自己的使命,在炎炎夏日,为人们带来了清凉与温馨。当我们在享受前人丰厚馈赠的时候,是否想到了他们,想到了他们传递的守信与使命?这首诗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1樟树.png

关于这棵老樟树,藏了一个细节,笔者在以往的评论中也曾提及,这棵树曾有两次厄运:一次是村民想把这棵树卖了,许峰老师出面阻止;一次是这棵树的水土流失严重,濒临死亡,许峰老师出资一万块,为这棵树砌了一个围基进行加固和水土的填充。许峰老师把这种宝贵的优秀品质,不仅渗入到诗里,更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他不管在部队还是在地方工作期间,甚至是退休后,他提携、培养和帮助的人无数。这些人,又以敬佩与感恩的心传播他的诗歌文化,其中就包括笔者。我是许峰老师退休之后,受教于他并得到他提携培养的学生之一。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人的精神层次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认为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早已到了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他的作品已不是对自然物象的简单描摹,更以人性的洒脱、情怀、大爱,超越了文本本身的价值。他用他的事迹,告诉了人们一个朴素的道理:当你为人们着想时,人们必然会拥抱你。这个其实给了当代诗坛,对那些只知抱怨而不知改变的某些人,有很大的启示一一与其抱怨诗歌没有读者,不如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人、为学以及作品的表述,是否达到了读者朋友们认可的水平,如果想改变,许峰老师就是榜样!

 

三、颜色各异心相似   乐助众生寿延年

我认为,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会随着时间的沉淀,产生更大的价值和意义。他的诗歌,代表了当代中国诗歌的最高水平。中国诗歌的美学或者哲学的扩展,是从有限到无限,从无限到智慧,演绎出中国人的生存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在表现形式上,“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等,是我国诗歌重要的审美标准。我国诗歌特别强调文道合一。所谓的“道”,就是中国的正统文化,是指由儒释道核心观点搭载的传统美德。所谓的“文”,是指搭载的工具,是文字的表现形式。许峰老师的品质和他的诗文,就是文道合一的体现。他言传身教,对诗文的守正与创新,更是自有一番心得。在“复古风”“崇洋风”非常严重的当代,“崇古不固古”“行文意为先“的观点,如韩愈“惟陈言之务去“的文学主张,那般醒目。

 

此外,他的作品,还有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禅悟渐深: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彻悟后,回归本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如果用另一种直白的语言来解释这个禅意,就是在看清事情的本质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国著名的词作家阎肃老师有一首著名的歌词《雾里看花》:“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这就像一首充满禅意的朦胧诗。目前这个世界,虚假的、轻浮的、伪造的、冒称的、装大爷或装孙子的……真真假假,比比皆是,很难分辨,但当你心眼明亮,你把这些能看穿了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是境界!

 

以今天的诗歌为例,继续讲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赏析系列二十一章。今天讲的这几首诗,见许峰老师的主题诗集《咏物悟道100首》第145一151页,有著名诗评家邓三君老师的点评,著名书画家朱学明老师的画配诗。我们先来看原作原评:

 

其一、秦淮河怀古

昔日灯红琴瑟飞,公子王孙撑玉杯。

千金撒尽求一笑,哪管饿殍弃荒堆!

 

其二 咏枸杞

一红一黑互争艳,秉性温暖味甘甜。

颜色各异心相似,乐助众生寿延年!

 2大公鸡.png

其三、咏大公鸡

红冠霞帔傲场中,觅食护弱助群丰。

更兼一唱天下白,不慕虚华亦尊荣!

 

其四、黄河吟

巨龙飞腾下云天,护佑华夏数千年。

九曲百折奔大海,炎黄一路唱凯旋。

 3黄河.png

邓三君老师诗说:其一、此诗在中国贫富差距巨大的当下具有现实的批判意义,使人想起“商女不知亡国恨,岸犹唱后庭花”的诗句。君不见现在许多大贪巨腐、鸡鸣狗盗,或巧取豪夺,或坑蒙拐骗,不仁不义,只知花天酒地、迁财海外,哪管穷人死活、国家蒙尘受损!

 

其二、此诗告诫我们,不应戴有色眼镜看人看事,有些事物虽然呈现不同,其成相亦可能并不光鲜,但心肠却是慈如菩萨。两种不同颜色的枸杞告诉我们:不应以事物外在的形态和颜色,来判断好坏,否定事物的本质。

 

其三、此诗告诉人们,只要有真才实学、贡献突出,即使自己不想争风出位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人们的尊重。诗人告诫:做人做事,不可急功近利、爱慕虚荣,要用心提升自己的水准,用力干好自己的工作。

 

其四、历代诗人写黄河的诗,多以气势、状貌而胜。这首诗,却别开生面,独辟蹊径,与华夏文明的渊源联系在一起,并加以讴歌和颂扬,于是便具有了独特的人文气息与价值。

 

四、更兼一唱天下白  不慕虚华亦尊荣

 

写诗要符合诗人的心境。黄庭坚在八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的千古名句。这个诗句,如果是放到三十岁以后,经历了仕海沉浮和生活的磨难,看透了事物的本质之后,写出来,更有价值。因为这是他的生活经历,带给他的深刻感悟。而他在八岁时写出来,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

 

为什么我们如此着迷许峰老师的诗歌? 就是他的诗歌,都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诗人的诗路历程和对生活的感悟。他把对世事的洞察,对人性的思考,化作浓烈的酒,或清淡的茶,离弦的箭,或温暖的光,以诗意的语言,出现在字里行间。读他的诗歌,就像我们在面对面地,和他讨论一些话题。而我们作为研究者,在一定的程度上,除了对作品本身的亮点挖掘外,也有对诗人的人、文、品、学等有相应的探讨。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就是:看诗人的文、品是分裂的,还是一致的,这个就是研究的价值。许峰老师的诗歌,突破了感知愚钝、诘问苍白、想象匮乏、思想偏狭等诸多弊端;而是有气势,有激情,有力量,有哲思,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很好地诠释了文道合一的实质。所以他的诗歌诗学,生命力也最为旺盛!

 4.png

对上面的几首诗歌,我们现在一首首来略做分析,我们先看第一首《秦淮河怀古》:

“昔日灯红琴瑟飞,公子王孙撑玉杯。

千金撒尽求一笑,哪管饿殍弃荒堆!“

秦淮河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河“,相传为秦始皇为破金陵“王气”而开凿的,足见其历史的厚重和人文价值。当然也看出了我国古人的一些历史局限性,哪怕是始皇,都是如此。事实上他并没有震住“金陵“的王气,成了非常短暂的王朝。俗话说,前世不忘,后世之师。秦始皇的历史局限性和秦朝的衰落,应该引起后来者的警醒才对。然而,后来者又一遍遍重复着历史上荣辱兴衰的怪象。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对一些权贵阶层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等现实生活的描绘;最后一句,像子弹,射中了事情的靶心。因此这首诗不能仅作一首诗来看,它还可以看成警世篇。

 

第二首《咏枸杞》: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一些有益事物的欣赏,还可以看出诗人有一种良性的竞争意识或者说理念的认可:“一红一黑互争艳,秉性温暖味甘甜。“这两句用方式不同,本质相同的语言文字,相辅相成的价值观,写出了良性竞争的社会作用和历史意义。很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一一合理的良性竞争,有益于社会的发展;反过来说,如果不是良性竞争,就成了内斗和消耗。三四句“颜色各异心相似,乐助众生寿延年”,则把那种博爱精神推了出来。

 

第三首《咏大公鸡》:前两句“红冠霞帔傲场中,觅食护弱助群丰。”是诗人在借诗传道,体现了诗人关注弱势群体的情怀。“更兼一唱天下白,不慕虚华亦尊荣!”前一句是毛泽东主席诗歌“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句的化用。后一句则是诗人自我的表白。这两句诗堪称名句。

 

写黄河的诗歌很多,正如邓三君老师所言,都以气势形貌取胜。在唐代诗人中,要数李白的诗歌最为彪悍,他的诗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成为天地间的绝响。然许峰老师的这首诗歌,写出了高度,写出了力量,写出了情怀:

巨龙飞腾下云天,护佑华夏数千年。

九曲百折奔大海,炎黄一路唱凯旋。

这首诗歌,无论是在精神状态,还是在诗歌语言对事物的描摹,都是难得的佳作,因此我想把这首诗,当做重点,在下篇开头或独立成篇。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许峰照片3.png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诗集《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诗论《许峰诗论》七本书。

 邹中海图片.png

 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广东省写作学会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央视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组稿:洪新爱 王光兴)

 广东省作家写作学会许峰诗歌院领导(新).png

                                                                                                  值班总编辑:邱天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