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新闻
查看手机网站
救死扶伤五十春(纪实散文)
作者:郜泉州
引言:张医生不善言谈,做人低调,做事高调,医术在三里五乡闻名,数十次把先进模范让给别人,拿他的话说,让我当先进模范,我心里就恐慌,还是脚踏实地为老百姓治好病,心里才踏实。为此,我采写张医生的事迹,感谢众村民的帮忙。
50年来,河南省巩义市西村镇圣水村医张友和,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乡村医生的良心与责任,赢得了村民的信赖。
立志学医留深山
六十年代,高中毕业的张友和,看到深山村患病的乡亲看病难,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报考了医专学校。在学校认真学习西医,刻苦钻研中医。在学校实习期间,为了攻克一个患病者身体温度久高不下的病因,他曾多次徒步翻山30公里,到嵩山去向一位老中医求教,老中医被他精神感动,将多年治疗此病的药方献给了张友和。由于张友和勤学好问,又将学到的理论联系实践,医学水平长进很快,在多次考试中,成绩都名列全校前茅。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优越条件,回圣水村卫生所当了赤脚医生。
医德高尚乡村传
张友和回到村卫生所里当上赤脚医生后,他踏遍了村里的七沟八岭九道坡,摸熟了全村4000多户近8000来人的家。人们清楚记得,村里九十多岁抗战老兵张福奎老大爷,在战争中常年奔波打仗,患下胃病。为治好张大爷病,张友和撇开传统的治疗方法,利用民间遗传的土方,竟把张大爷多年的老病竟治好了。张五卿、张小苟老汉多年的哮喘病,,都让张友和治疗好了。
张友和医德更是让人佩服。本村西沟垴九十多岁的孤寡老奶奶李荣,患下多种慢性疾病,行走不便,家离村医院二里多远。为给李奶奶治病,张友和每天给其他病人看病外,抽空到李奶奶家送药、打针。2015年春天的一天早上,张友和又到李奶奶家送药,发现李奶奶房门紧闭,透过玻璃窗户,看到李奶奶躺在床上纹丝不动,忙喊来邻居张大妈,将房门弄开,立即闻到一股呛人的煤气,张友和知道李奶奶是煤气中毒,赶忙和张大妈一起,把李奶奶连人带被子抬到院里的石板上进行急救,终于使李奶奶转危为安。2019年秋季的一个夜晚,秋雨连绵。时钟刚到12点,突然电话铃骤响,张友和的老伴接过电话一听,是村里沟一位患脑梗的老人突发心脏病,心口疼痛激烈。他急忙起身穿衣出门,患者已开车前来接他,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里,进行急救,又帮忙联系救护车,送老人到医院进行诊治,一下忙到凌晨,当老人病情稳定后,张友和才返回家里。
为救他人失亲人
出诊,似乎是是张友和的专利。不管是赤日炎炎的盛夏,还是风雪凛冽的寒冬,张友和从无间断过。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天气好坏,只要村民需要,电话随叫随到,及时就诊出诊。1999年7月的一天中午,张友和到离村三公里远的嵩山深沟自然村黑煤沟,为一位80多岁的老人看病。由于山沟深远不通汽车,张友和翻山越岭,头顶烈日,脚沿崎岖陡峭的山路。咬牙返回村医疗所后,张友和大汗淋漓,头昏脑涨,昏倒在地。卫生所的人知道他中暑了,连忙救治,转危为安。谁知当张友和回到家里,妻子因突发心脏病救治不及时,已撒手而去。
花甲不忘初心愿
今年,张友和虽然已近70岁,身体健壮,仍不“退休”。,他每天按时到村卫生所,为病人们看病施药。不分白天黑夜,不管天气好坏,只要村民需要,他随叫随到,随时就诊。张友和年龄这么大了,还坚持坐诊,有人不解,张友和郑重地说,因为当初我选择了乡村医生这个职业,就无怨无悔干到底,奉献到底,这叫小车不倒只管推吧。 村里有家贫困户,丈夫常年有病,媳妇双眼看不清,几个孩子年龄尚小,造成看病拾药家庭困难。张友和不声不响把钱附上,此时被村卫生所负责人撞见过几次。张友和说,这是集体的卫生所,我不能违反纪律。病人的的孩子逢人就说,他家人有病吃药,好多次都没有付过药钱。却不知张友和已替他家服了药钱。张友和老伴常对儿女们嘟噜说,你们寄回家的钱我都补贴家用了,你父亲每月领的工资绝大部分都行善了,真拿他没办法。
“眨眼行医五十春,历经沧桑白双鬓。救死扶伤人无数,医德高尚爱永存。”金杯银杯,都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笔者以拙诗表达对张医生的点赞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