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早报 >> 地方资讯

一个石油人的《唐探1900》电影观后感——美国石油发展历史里的中国身影

编辑:路漫 发布时间:2025/02/10 来源:中国早报
分享到:

作者:姜勇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唐探1900》上映8天, 总票房破23亿,这里面也有我的贡献,1月31日晚上我和老婆陪长春来的张莉一起在太阳宫凯德MALL的完美电影院看的,一张票打完折70元。电影最后那段关于石油钻井开发的情节让我感触颇深,美国人庆祝石油钻探开采的成功,和被石油井喷弄得一身脏的华人劳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商言商,我父亲是1970年就在山东胜利油田参加工作的,我也子承父业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干了20多年,看到电影《唐探1900》有中国劳工出现在美国石油开发现场的镜头,对此我特别敏感,记得一般文史资料记载只有中国劳工参与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建设的史实,印象里没有中国劳工参与美国石油勘探开发的记录,是不是电影《唐探1900》编剧为了艺术创作而编的剧情呢?为此我专门去查了相关资料,终于发现《唐探1900》编剧没有瞎编,中国劳工参与美国石油勘探开发历史是一段被淹没的真实的史实,特写此文发表以正视听,还历史一个公道,同时也给《唐探1900》编剧兼导演陈思诚点赞致敬。

一、中国石油巨大的消费市场对美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资金支持

2021年我陪父亲去北京协和医院看病的时候,偶遇父亲原来的老部下,经过交谈得知,北京协和医院的物业生活后勤食堂服务外包给了江苏油田紫京有限公司(父亲1975年-1992年在江苏油田人事处工作,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邵伯镇生下的我),作为中石化江苏石油勘探局全资子公司,江苏紫京自1995年创立以来,先后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30多次,服务中国石油、国家管网、中化集团、国投集团等40余家企业,在江苏淮安和广西南宁建有7000亩生态农业基地。

等候住院探视时我在协和医院里溜达,看到百年前的医院老建筑介绍写的是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捐建,当时我还奇怪,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美国石油大亨为啥要不远万里给中国捐建医院?仅仅是因为他的中国文化情节?结合今天《唐探1900》的镜头,加上仔细钻研史料我个人感觉这是为了感恩回报中国(当然这是我个人观点)。

1859年8月27日,Edwin Drake在宾夕法尼亚州钻了美国第一口商业油井,这也是第一口真正被钻探而不是挖出来的油井,这一事件被视为美国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诞生。到1862年,宾州的油井数量几乎翻了一倍,原油产量超过41万吨,因为开采成本高,当时每桶石油的售价约为20美元,当时石油应用还没有普及,原油需求有限,盲目开采必然导致供大于求油价下跌,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每桶2.25美元甚至更低,随着石油价格的暴跌,使得远距离运输出口成为可能,也就是这年,23岁的老洛克菲勒看到了石油生意的巨大潜力,趁着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果断出手,全资从事石油行业。

1863年,老洛克菲勒的第一桶石油——经过加工的原油——“煤油”卖到了中国,那时他年仅24岁——历史将铭记这一年——美国“煤油”、“洋油”进入中国始自1863年,当年输入量为2100加仑(美制加仑,1加仑等于3.7854升),全部专供外国租界照明,此前中国传统照明主要使用植物油。换句话说老洛克菲勒的第一桶金——石油帝国的基础(至少是一部分基石)来自于中国。有史可查最早进入中国煤油市场的正是美国大亨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1899年转换为美孚石油公司,1999年10月30日,合并成立埃克森美孚公司),洛克菲勒完全垄断了近代中国早期的煤油市场。在赚到第一桶金后,1866年,洛克菲勒在纽约组建新公司,专门负责出口煤油(主要是中国)和管理大西洋的业务,当年销售额超过200万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销售额来自中国的贡献,这也是洛克菲勒发家的最重要原始积累来源之一。

1870年,老洛克菲勒建立了美国““Standard”标准石油公司”,1900年在中国成立三达石油公司(三达即“Standard”标准石油公司的音译),在中国也叫“美孚洋行”,创始人就是美国人约翰·洛克菲勒,1903年在上海建立油栈(油库)销售煤油。在上海建立总公司,并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汉口和广州设立6个区公司。利用各级华商作为经销商,利用了中国原有的城乡商业网络,将其行销体系深入全国城乡各地。为了运销便利,在上海、天津和汉口等重要的通商口岸都设有大型油池和油栈(油库),以及制造煤油桶(50加仑)和煤油罐(5加仑)的附属工厂,该公司还拥有专门的油轮和油驳艇等组成的运输船队。

总结来说,美国石油工业初创期、成长期产出的石油,不仅仅是供给美国本土使用,其中一个较大的买单方是中国,换言之美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可不是完全靠本土石油消费市场独立支撑起来的,其中中国这一巨大石油消费市场的助力对美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贡献是不应该被忽视。解放前中国消费的石油绝大部分来自进口(主要是美国和后来的英国BP),石油产品主要有四大类:煤油(Kerosene Oil)、润滑油(Lubricating Oil,或Engine Oil、Machine Oil等)、汽油(Gasoline)、柴油(又称燃料油,Liquid Fuel)。

目前能查到的资料是1904—1948年,中国(不包括台湾省和新疆独山子油矿)累计生产原油278.5万吨,但同期进口“洋油”达2880万吨。总价值按当时市值则高达33亿美元,花费了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和黄金,尤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煤油”的进口量甚至一度超过当时的畅销大宗进口商品——鸦片。从 1876 年开始,所有中国进口的美国商品中,洋油(即煤油)已经居于领先地位,这其中最大的获利者就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美孚石油公司。1893年中国进口的“煤油”就达到1亿加仑,1911年到达惊人的2.36亿加仑,销售额直接超过了当时祸国祸民的鸦片进口货值,以至于有鸦片贩子哀叹第二次鸦片战争白打了!本想着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结果却是为美国“煤油”石油打开了中国市场!变中国为美英等国家的商品倾销大市场和原料产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请大家注意时间点,清朝咸丰年间打完鸦片战争后紧接着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后一年美国“煤油”大举进入中国。

12505273773165328_5.png

据1905年~1906年的海关贸易资料统计,大清每年要支付1500万两以上的巨额白银,从欧美各国进口"洋油"。 咸丰十年国库收入大约为1500万两,也就是说大清朝一年的全部收入用来购买“洋油”。无怪乎《续富国策》作者陈炽惊呼:“美国之油,销入中国,不胫而走,各埠风行,遂于洋药、洋布之外,多一无穷之罅漏。”随着"洋油"大量进口输入中国,使中国近代石油工业受到了严重打击和排挤,但同时助力了美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和整个美国工商业的发达,换言之,如果没有历史上巨大的中国石油消费市场的有力支撑,美国石油工业发展壮大就没那么丰满。

二、中国劳工对美国早期石油勘探开发的贡献(体力和智力技术上的贡献)奠定了美国石油工业初期的基础

必须明确,电影《唐探1900》末尾的剧情绝对是史实,中国劳工为美国石油勘探开发做出的贡献不应该被历史抹杀和遗忘,尤其是我这一子承父业三代石油人更不能忘记历史,必须铭记,中国劳工不仅为美国石油工业贡献了体力劳力,更为美国石油工业初期的钻井勘探工作提供了无偿的技术支持,正是中国劳工带来的钻井技术助力了美国石油工业初期的技术腾飞,但是显然这段历史不被人承认而埋没了。请大家铭记:美国杰出作家兼科技史专家罗伯特KG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一一中国科学技术史精华》一书里都承认:1859年,美国人Edwin Drake最早在宾夕法尼亚州钻成的第一口商业石油井(美国乃至世界石油工业的开端)——应用了中国传统钻井技术——“竹绳方法”这是现场的中国劳工带来的技术。

12515662835922816_5.png

据不完全统计,从1852到1875年二十三年间,活着进入美国的华工达二十万人以上(不包括大量死在路上的华工),除参加美国太平洋铁路的修建,其余人陆续进入美国各个行业,也包括1859年开始的美国石油工业,虽然没有像修建铁路那样成建制大规模的涌入,但是有大量铁路筑路劳工转行参与美国石油勘探钻井工作是史实。尤其是在美国石油工业钻探勘探的初期,中国劳工把中华文明传统的钻井技术带到了美国,正是因为中国传统钻井技术西传美国,帮助了美国人成功地钻凿了“美国西南部那些州第一批石油井”。正是这些中国劳工,不光参与了美国石油工业开创期的钻井苦活累活出了大力,还把中国传统钻井技术带到了美国,并通过美国传递到了欧洲进而全世界。这些史实必须得到世人的正视,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必须了解我们的祖先做出的重要贡献。以下直接截图引用百度百科原文:

三、中美石油行业的你来我往

洛克菲勒的标准美孚石油公司除了在美国本土进行石油勘探和炼油加工,在中国也没闲着,在满清被推翻后,美国纽约士丹达油公司(即美孚油公司)立即与中华民国政府在1914年2月10日签订了《中美合办煤油矿合同》,合同约定在中方协助下由美孚石油公司派出技术人员,奔赴中国各地进行石油地质勘查与钻探,如证实双方可以获利,则成立“中美合资公司”从事石油开采开发。至此,中美合办石油矿正式开启。其实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起步也不算晚,以清政府在台湾设立中国第一个开发石油的行政管理机构—矿油局,并于1878年聘请美国钻井技师,购进美国最先进的石油机械钻机,在中国台湾省苗栗县钻出了第一口油井,也就比美国晚了20多年。

最早的中国石油地质勘查,是在1914年由洛克菲勒公司的美国人在陕北延长及其周围地区进行的。依据《中美合办煤油矿合同》,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在这一地区作了详细的地质勘查,钻井7口,共耗资250万银元,美国人在陕北勘探石油失败后,“中国贫油”的舆论便在世界各地传开了。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E·布莱克威尔德(E.Blackwelder)发表文章,结论是:中国绝不会生产出大量的石油。

然后,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因为欧美石油巨头的失败而放弃,1928年,李四光在《现代评论》著文说:“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1935年4月,刘志丹率领工农红军解放了延长县,从此,延长油矿收名为“延长石油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193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援下,玉门油矿钻探了第一口井,从此,玉门油田才得以开发。抗战结束后,中国石油有限公司于1946年 6月1日正式成立,属于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但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完全是“买办”思想,并不下大力气发展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完全等靠要依赖欧美国家的石油进口,中国石油有限公司主要还是靠进口欧美石油来做国内分销,抗战胜利初期,仅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天津分公司就向美国汇寄了7000多万美元的净利润。正是因为中国的巨大市场,美孚石油公司舍不得离开,虽然有美国政府的石油制裁禁令,但美孚石油拖延到1953年朝鲜战争进入停战谈判阶段才正式宣布全面在华停业。

12531212837035029_5.png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就是不信中国贫油论这个“邪”,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白手起家,以落后于欧美的技术和设备,人拉肩抗、土法上马,硬是干出了世界级大油田,于1963年底实现了“石油自给自足”(正好是1863年“洋油”进入中国100周年),打破了国际学术界的权威铁律——“中国贫油论”。现在的我们也应该向父辈们学习,继承发扬“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坚持不懈,在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上再创辉煌!

改革开放后中美石油技术交流与贸易交往总体来说是正常的、健康的、互惠互利的,但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比如在2020年,美国国防部宣布将“三桶油”之一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多家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的最新措施。2024年12月14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宣布,将其美国子公司连同其在墨西哥湾的上游石油和天然气资产出售。

就在写本文的昨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表示,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原油加征10%关税,对LNG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这主要是针对美国特朗普政府于2月1日宣布的"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所进行的反制。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进口美国原油963.84万吨,占原油进口总量的1.74%,进口单价为622.81美元/吨。如果在此基础上加征10%的关税,进口美国原油将提高62.28美元/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2023年全年石油进口量达到5.6亿吨,这一数字足以让任何石油出口国都垂涎三尺,在这方面,中美在能源领域有互补性,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先进的开采技术,完全有能力满足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需求。因此,假设特朗普政府缓和中美关系,不仅可以增加美国石油和天然气对中国的出口量,还可以进一步巩固美国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地位,所以才有2024年12月16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说的那句话:“如果你们想一想,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这很重要。”

综上所述,不排除握手合作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但也要做最坏的打算,石油行业未来可能会受各种各样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自立自强,着力发展中国自己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尤其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统筹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推动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增储上产,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同时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提高重要能源矿产资源的自主保障能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是确保极限情况下国内经济大循环的稳定畅通,这就要求必须确保国防、工商业、民生等基本需求的油气能源资源的有效供给。

近年来,我国石油、天然气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外采度(进口依赖度)居高不下,2024年我国共进口原油55344万吨,全球排名第1; 2024年,我国进口天然气约1.32亿吨,全球排名第1,天然气进口量增长9.9%,随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影响,国际供应风险急速攀升。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及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战略性矿产需求将发生结构性变化。面对国内外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必须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为了保障重要战略性能源矿产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而大型油气企业和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互相支持,共同推动目标任务的落实。这一点上“三桶油”都做的不错:

2024年11月28日,中石油集团公司召开2024年度油气勘探年会。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出席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当好能源保供“顶梁柱”等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站位、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加快推动油气增储上产良性循环,努力创出新的业绩和更大成果,为中石油集团公司奋进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石化紧盯七年行动计划和“十四五”规划目标,于2022年研究制定《天然气七年行动计划后三年(2023-2025年)二十一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全力推进天然气“增储、稳产、上产、攻关”四类重点工程实施,通过技术迭代不断提升,实现了天然气高效增储上产。

2024年我国海洋油气产量当量超8500万吨,其中原油产量连续5年增产超200万吨。近年来,中国海油奋力推进增储上产攻坚工程,争当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主力军,2024年再次圆满完成增产目标任务。

中国国家能源局在2025年1月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24年,中国大陆油气总产量首次超4亿吨油当量(不含台湾省),为中国油气增产保供稳价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其中,原油产量达2.13亿吨,接近历史峰值,天然气产量2464亿立方米,连续8年增产百亿立方米。2025年,我国将持续抓好增加油气投资、加大工作量、促进重点项目、推动风险勘探、强化改革措施落地等重点工作,推动全年全国原油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天然气保持持续增产势头,坚决保障国家油气供给安全。



在线咨询
QQ:1030896568
新闻爆料
huaxiazaobao@126.com
返回顶部